椎动脉夹层PPT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AD的MRI检查 MRI能够直接显影夹层处壁内血肿和内膜瓣,因此有助于区分VAD和其他病变导致的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同时可以评估后循环急性缺血病灶。 VAD的MRI影像学特征:壁内血肿形成导致椎动脉直径增大,管腔偏心的狭窄,亚急性期壁内血肿Tl像表现为新月形、卵圆形或环形的等或高信号,T2像呈高信号。 因此,MRI发现延髓范围外、特别是前侧方椎动脉所在位置的类圆形占位性病灶,信号混杂不均,内部存在流空影,应考虑VAD动脉瘤形成的可能。 * * VAD的DSA检查 VAD的确诊依赖于DSA检查,其在DSA的主要表现为: 1.动脉夹层可引起动脉瘤样扩张,形成局部膨大,并且伴有膨大部位的近端和(或)远端动脉管腔变窄,即“串珠”征; 2.动脉夹层也可以表现为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表现为“线样征”、“鼠尾征”,或者血流完全被阻断,呈“火焰征”或残端;前二者为临床最常见的DSA影像 3.动脉夹层有时表现为壁内血肿与血管管腔交通,对比剂在血管管腔(真腔)与壁内血肿(假腔)内同时显影,即“双腔”征(内膜活瓣),且DSA造影晚期,动脉夹层(假腔)内多有对比剂滞留;此为VAD特征性影像,出现率不足10%。 4.DSA征象在数日、甚至数小时内快速变化。 * 火焰征 双腔征和串珠征 * VAD治疗 目前尚缺乏针对VAD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更无专门的指南推荐。 传统的VAD治疗措施为抗凝,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改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维持于2~3之间。 但近几年有关CAD抗栓药物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凝治疗并不优于抗血小板。因此,2010年AHA~ASA的最新卒中防治指南推荐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均可应用于CAD,经过充分抗栓治疗仍出现反复缺血事件,或发生SAH风险较大的患者,建议实施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 VAD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动脉近端结扎和动脉瘤夹闭术等。 由于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外科手术路径较深,手术难度较大,而且术后常见后组脑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麻痹,目前已较少采用。 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优点,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和介入材料的改进,目前已成为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双支架置入、覆膜支架置入等。 本例患者夹层位于椎动脉颅内段,DSA可见梭形膨出的夹层动脉瘤,伴远端重度狭窄,有缺血性卒中再发及动脉瘤破裂导致SAH风险,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 * 预后 总体来说,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的预后较颈内动脉系统好,血管再通率高。 以后循环缺血为主要表现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缺血症状均能显著改善或者痊愈,预后良好。 以SAH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若能积极有效地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预后一般较好;若未予及时治疗,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几率高,预后差,病死率或致残率极高。 VAD复发多发生在半个月内,复发率为1%,以后每年复发率约为0.15%。 * 总结 本例患者急性脑梗死—— 病因是左椎动脉夹层; 责任病灶是左侧延髓背外侧; 责任供血动脉是左侧小脑后下动脉; 发病机制是动脉到动脉的栓塞。 * 总结 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左椎动脉存在动脉瘤样扩张,局部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紊乱,产生涡流、湍流,促进新的血栓形成和脱落,同时存在局部血管重度狭窄,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其次颅内段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容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别是在抗栓治疗过程中破裂的几率更大。 因此,此患者最终选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手术成功后,随访造影证实夹层动脉瘤栓塞完全,左椎动脉血管狭窄已解除,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自理。 * 总结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继发于头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