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颈部解剖PPT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淋巴结转移 两颈成串淋巴结 * 增强: (6)横断位T1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Axial T1 FSEfs+Gd ) (7)冠状位T1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Coronal T1 FSEfs+Gd) (8)如后颅窝中线结构受累,行矢状位T1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Sag T1 FSEfs +Gd) 增强扫描必不可少,有利于观察筋膜等软组织结构、脑膜病灶、淋巴结的强化模式及原发灶的浸润范围等 * 提出重视脂肪抑制技术的应用。T2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T2 FSE fs)是显示骨骼结构的经典序列。质子密度脂肪抑制有类似效果,用于颈部有其优势。在增强扫描中,只有抑制了高信号的脂肪,才能较好的显示轧剂的短T1效应(即高信号)。 MRI扫描平面 轴位与第3颈椎垂直;冠状位与第3颈椎前缘平行。 MRI扫描范围 以上序列中,应有2个以上成像序列覆盖范围从颞叶中部到胸廓入口,建议采用:(1)STIR Coronal;(2)Axial PD fs或Axial T2 fs(3)+Gd T1 FSEfs Cor。 * 鼻咽癌2008分期 T分期 T1:局限于鼻咽 T2: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侵犯颅底、翼内肌 T4: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 * N分期 N0: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N1a:咽后淋巴结(Ⅰa)转移 N1b:单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3cm; N2:双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Ⅳ、Ⅴb区淋巴结转移 * 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淋巴结转移) * 临床分期 Ⅰ期:T1N0M0 Ⅱ期:T1N1a-1bM0,T2N0-1BM0 Ⅲ期:T1-2N2M0,T3N0-2M0 Ⅳa期:T1-3N3M0,T4N0-3M0 Ⅳb期: 任何T、N和M1 * 建立规范报告书写参考模块,书写报告时可在参考模块的基础上根据比例的个体特点进行描述,避免遗漏。主要从原发灶及其向各个方向的浸润、淋巴结、颅神经等方面描述。双侧对称结构的描述,单侧受侵时应明确左或右侧,双侧同时受侵时应注明双侧并以哪侧为著。 * 原发灶:鼻咽壁增厚(或咽隐窝粘膜)形成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该肿块最大横截面约为厘米×厘米(应标明序列号和层面号:Ser. Image),高约为厘米(Ser. Image);信号及强化特点。 例如: 鼻咽顶后侧壁增厚(以左/右侧为显著),左/右/侧壁/咽隐窝区粘膜不规则增厚形成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WI-FSE呈稍低信号,T2WI-FSE(fs)或PDWI-FSE(fs)呈高信号,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肿块最大横截面积约为cm×cm(Ser. Image),高约cm(Ser. Image)。 * 原发灶向各个方向浸润: 向前:经双侧后鼻孔/超过双侧上颌窦后缘连线累及鼻腔、鼻中隔、左/右/双侧鼻甲,翼突内外板(T1WI-FSE呈低信号或失脂肪信号,T2WI-FSEfs或PDWI-FSEfs呈高信号)。 向外侧:突破(左/右/双侧)咽颅底筋膜累及咽旁间隙、咽鼓管软骨部、累及翼内、外肌,咬肌、颞肌/肌肉境界不清,累及下颌神经周围等颅神经。 向下:肿瘤超过第2颈椎下缘平面累及口咽;超过第3颈椎下缘平面累及喉咽。侵犯软腭、硬腭、腭扁桃体。 * 向上:侵犯颅底,(左/右/双侧)蝶骨、蝶骨大翼、翼突、斜坡,岩尖、枕骨基地部,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灶,增强后见强化,累及颞下极。 向后上:累及脑膜,脑膜呈不规则局限性、弥漫性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T1WI-FSE呈低等信号,PDWI-FSE(fs)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累及颈静脉孔。 向后:累及(左/右/双侧)咽后间隙脂肪信号消失,椎前软组织、椎前间隙、头长肌、颈长肌,第一颈椎骨质及其周围、椎管内。 腮腺:脂肪信号消失 左/右/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粘膜增厚,窦腔及左/右/双侧乳突小房及中耳腔PDWI见高信号,窦壁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 淋巴结:分布特点(成串、成簇肿大淋巴结),测量最大者的最大横断面的最大径和最小径(Ser. Image)。重点描述典型淋巴结的特点,即边缘不规则,突破包膜、浸润周围邻近结构(周围脂肪模糊或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中央坏死,增强扫描呈边缘环形强化。 * MRI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包括: 最大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mm; 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同一高危区域*≥3个淋巴结,其中一个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8mm;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征像包括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 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 * .颅神经周围浸润:直接征像包括神经增粗、不规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