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地设计理论及植物配置.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实用文案 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些 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 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 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 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 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 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 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 以石代岛的枯山水, 而仅仅指无水之庭。 不过那时的 “枯山水” 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 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 真正的枯山水还是 起源于镰仓时代, 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 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禅宗美 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 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 无论是舟游、 回游的动观 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 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 不过这些庭 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 还是当属枯山水。 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 大分支茶庭虽然也简洁、 纯粹、 意味深远, 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也堪称绝妙, 但在写意手法上并不突出, 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 “悟境”, 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日本庭园艺术中的茶庭 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 其气候地形较多变, 四季分明, 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 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 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 感,还让人们产生 时世无常 之感, 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 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 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就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公元 538 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 文化。 13 世纪时,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 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 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日本列岛虽然在一个相对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发展,但在文明萌发的初期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 明显影响。 这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日本审美文化的特点。 枯山水是可看作日本脱 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 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 以及大和民族对 “死寂”的世界观, 佛教的观点, 其实也是一种依托, 可以这样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中国人 的审美心理是基于生理快感的, 因此具有较浓重的生命意识、 现实主义精神和功利色彩, 是喜乐 的; 日本人的审美心理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泛神宗教式的崇拜, 多少带有一点悲观色彩, 这是二者 最为典型的区别 禅宗美学终究是来源于悲观主义的佛教美学, 并没有完全摆脱幻论的痕迹, 因此其对于现实世 界仍然是一种消极的、 虚妄的态度。

文档评论(0)

wanggx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