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食品加工安全控制绪论报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食品安全法》( 2009 ):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 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 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ISO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是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 绪论 一、食品的定义 欧盟食品法( 2002 ) 食品或食物是指意图或者合理地预期 将为人类所摄取的任何物质或产品,无论 经过加工、部分加工或未加工 意义:有效区分 农产品 和 食品 二、加工食品安全性的基本特点 1) 危害的直接性: 直接食用 ? 食物中毒 2 )危害的叠加性: 有害物质不断累积 3 )危害的广泛性: 生产周期短,大批量,销 售流通半径大 三、食品加工中的安全问题 (一)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 (二)食品加工技术与食品安全 (三)食品加工中的有害副产物 (一)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 ? 食物致敏 几乎任何食物都可诱发过敏症状, 包括人类最常吃的各种食物如大米、小 麦、牛奶、鸡蛋和土豆等。尤其是富含 蛋白质的食物。 食品致敏原是普通食品中正常存在 的天然或人工添加物质,被过敏体质人 群消耗后能够诱发过敏反应。 (一)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 ? 食品中天然有害物质 食物名称 有毒有害物质 食物名称 有毒有害物质 发芽马铃薯 龙葵素 河豚 河豚毒素 鲜黄花菜 秋水仙素 贝类 藻类毒素 四季豆 血凝素和酶抑 制剂血凝素 金枪鱼 组胺 (一)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 ? 药物残留质 农药残留: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兽药残留:抗生素、驱虫剂等 (一)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 ? 重金属残留 ? “ 三废 ” 排放 ? 自然环境的高本底 ? 加工过程中接触的机械、管道、容器 (一)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 ? 细菌性污染 严重的致病性细菌:沙门氏菌、大 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一)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 ? 食源性寄生虫 ? 畜禽:干片吸虫、旋毛虫、弓形虫等 ? 水产品:华枝睾吸虫、斜管虫、杯体虫等 (一)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 ? 真菌及毒素的污染 ? 产生毒素的真菌:黄曲霉属、青霉属 、镰刀菌属等。 ? 产生的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 素、玉米赤酶烯酮、棒曲霉素等。 1 、 分离技术 ( 1 ) 过滤分离 。常用硅藻土等助滤剂, 助滤剂易 受污染 使过滤介质堵塞,影响产品质量。 (二)食品加工技术与食品安全 ( 2 ) 萃取分离 。常用有机溶剂(苯、四氯化碳等) 萃取脂溶性成分和精炼油脂。 ① 有机溶剂 残留有一定毒性。 ②一些 气体萃取剂 (如乙烷、乙烯、丙烯、 SO 2 、 乙苯、 N 2 O 等)对 设备有腐蚀作用 或 本身有毒性 。 萃取操作示意图 ( 3 ) 絮凝分离 常用铝、铁、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絮凝分离, 絮凝剂残留于食品产生安全性问题。 ( 4 ) 膜分离 膜本身不具有杀菌能力 ,膜一侧富集大量营养物 质,促使杂菌迅速繁殖。 膜一旦短路 会引起大量 杂菌 污染,且 影响膜的使用寿命 。 2 、 干燥技术 空气对流干燥、滚筒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 泡沫干燥等。 ( 1 ) 传统的风干、晒干 干燥时间长, 易受外界影响 : ①阴雨天易霉烂, ②还可能污染灰尘、碎石、蚊虫、腐败微生物等。 ( 2 ) 机械干燥 ① 静态干燥 :易形成死角; ② 动态干燥 :速度快,但对一些内阻较大的物料, 内部水分扩散较慢,食品中酶或微生物不能得到及时 抑制,可能引起食品风味和品质变化甚至变质。 ( 3 ) 冷冻干燥、真空干燥 ①如 隔板温度不均一 ,可能造成食品干燥程度不 一,局部水分过高,可能引起微生物生长。 ②另外,冷冻干燥食品会 很快吸潮和氧化 。 3 、 油炸熟化技术 油炸食品由于其色、香、味齐全,外加松脆,受 消费者尤其儿童喜爱 然而油炸是在高温沸油中进行,可能带来食品安 全问题。如生马铃薯和煮熟马铃薯中不含丙烯酰胺, 但其中主要氨基酸 —— 天冬氨酸是丙烯酰氨前体 ,高 温油炸时经过 美拉德反应 形成丙烯酰胺。 4 、 蒸馏技术 一般用于提取或纯化一些有机成分。 蒸馏过程中由于高温及化学酸碱试剂的作用,产 品易受到金属蒸馏设备溶出 重金属离子的污染 ,同时 可能存在 副产品污染 问题。 如酒精生产过程中馏出物中含有甲醇、杂醇油、 铅等的混入。 5 、 发酵技术 ( 1 )发酵生产中不同程度产生一些 有害副产品 , 如酒精发酵产生甲醇、杂醇油等。 ( 2 ) 染菌或代谢异常 ,有可能在 发酵产品引入有 害物质 。 ( 3 )某些发酵菌如曲霉,发酵过程中可能 产生某 些毒素 。 ( 4 )某些发酵添加剂 本身就是有害物质 。 ( 5 )通气发酵过程中,如空气过滤器发生问题, 会造成 空气污染,发酵异常 。 ( 6 )发酵罐涂料若受损,罐体自身金属离子溶出, 造成产品中 某些金属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