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前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新时期文学思潮》200601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TOC \o 1-3 \h \z \u 第一部分 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 复习指导 1 ?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6 ?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8 ? 简答题复习指导 10 ? 论述题复习指导 14 第一部分 考核方式介绍 考核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2小时。 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共五大类。总分为100分。具体分布为:单项选择题为10个,每题1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为5个,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2个,每题10分,共20分;简答题2个,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1个,30分。 第二部分 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此类题型实际上也是判断题,只有经过判断才能将正确的、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而能否选择正确,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现实主义的恢复、变异与深化 知识点: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家与作品:(1)刘心武《班主任》、《爱情的位置》。(2)卢新华《伤痕》。(3)郑义《枫》。(4)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5)王蒙《春之声》、《蝴蝶》、《悠悠寸草心》、《杂色》。(6)张贤亮《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7)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8)柯云路《新星》。(9)戴厚英《人,啊人!》。 二、(1)阿城《棋王》。(2)王安忆《小鲍庄》。(3)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4)李杭育“葛川江系列”小说。 三、(1)陈忠实《白录原》。(2)刘醒龙《分享艰难》。(3)关仁山《大雪无乡》。(4)谈歌《大厂》。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理论流变与阐释 知识点:现实主义开放的几种理论形态:(1)早在1982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多样的创作方法统一于现实主义精神”的观点。(2)1985年以后,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中吸收现代派表现手法为我所用,已经蔚然成风。面对这个现象,评论界又提出了“现代现实主义”的说法。(3)“新写实”小说出现之后,理论界又提出了“后现实主义”等批评理论。 第三章 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关于现代主义的理论论争 知识点:一、论争发生的社会、思想及文学自身发展要求等诸方面的原因以及西方主要的流派。 二、论争的概况:在近三年的讨论中,由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引发的讨论是其中较为激烈的一次。在围绕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一书的讨论中,现代主义的论争达到了高潮。 第四章 先锋文学:追求文学自主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知识点:主要作家、作品为:(1)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的女神》、《虚构》。(2)残雪,《黄泥街》、《山上的小屋》。(3)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往事与刑法》、《世事如烟》。(4)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我的故乡枫杨树》、《罂粟之家》。格非,《青黄》、《褐色鸟群》。 第五章 新写实文学思潮 知识点:主要作家及作品:(1)方方的《风景》。(2)刘震云的《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3)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第六章 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知识点:代表作家与作品:(1)苏童的《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红粉》。(2)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红高粱》、《纪实与虚构》。 第七章 大众文学思潮及文学的雅俗之争 知识点:第一,大众文学产生的原因:(1)冲破专制极权统治的努力。(2)大众传媒的推动。(3)市场之手的作用。(4)新兴的平民阶层对审美的广泛需求。 第二,大众文学生产的特性:(1)参与的广泛性与质量的参差性并行。(2)生产和消费的双向互动性。(3)艺术的拼贴与艺术的创生同步。 第三,大众文学的特征:(1)自我独立与自我消解的双重变奏。(2)人的解放与人的控制的双重交织。(3)平面化与“另一种”深度相伴。 代表作家作品。 第八章 “人文精神”的理论争鸣与评析 知识点:“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缘起:(1)社会经济向“市场”的转型。(2)审美文化的商业化、大众化倾向。 第九章 女性文学思潮 知识点:女性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代表作家与作品:(1)与人的解放相应的女性文学,表达对一种新的人际关系的理想渴望,涌现了张洁、戴厚英等一批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的女性作家,以及《爱是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