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宝》赏析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 .doc

《阿宝》赏析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 .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阿宝》赏析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人。十九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知于时人施闰章。少年与同邑李希梅诸先生结郢中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始终一节无少间。然而久困场屋,以诸生受徒,舌耕数十年。曾一度幕游宝应、高邮等地。康熙五十年(已时年71岁)援例为岁贡生。新城王士禛素奇其才,谓非常流辈能及。“先生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生平之侘傺失志,濩落郁塞,俯仰实事,悲愤感慨,又有以激发其志气,故其文章颖发苕竖,诡恢魁垒,用能绝去町畦,自成一家”。生平诗词、古文、小说、戏曲、杂著等颇富,尤以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传钞殆遍。生平事迹可见《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三一;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蒲箬《祭父文》、《柳泉公行述》;《山东通志》及《淄川县志》等。今人路大荒著有《蒲柳泉先生年谱》。 《聊斋志异》现存的版本主要有“手稿本”,仅存上半部;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即一般通行本的底本。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会校会注会评本,世称“三会本”采录最为完备,共收作品四百九十一篇。 我国文言小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出现了大量志怪、志人小说。至唐人传奇“有意为小说”,取得很高的成就。中经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开始发展,文言小说渐至滑落。虽然数量不少,但除了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张实的《流红记》、宋梅洞的《娇红记》等少数作品外,大部分正如鲁迅所说,其“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采,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中国小说史略》)。明代创作传奇和志怪小说的风气复炽,出现的作品更多,较著名的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馀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但思想和艺术仍没有超越前人的水平。直至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我国文言小说经历披沙拣金而最终登顶,成为文言小说成绩最高者。 《聊斋志异》近500篇作品中,有涉官场、有涉爱情、有涉科举,余者为“志异”。《阿宝》是有涉爱情中的佼佼者。 故事以“难题求婚”母题形式展开——孙子楚由于“有枝指”、“痴”求婚被难,后孙子楚 “去枝指”、“去痴” 克服二难题与阿宝成婚。只不过孙子楚克服难题不是依靠所谓的书生才华,而是靠自己的痴情专一。为世人所笑的“痴”反被蒲松龄演绎为一段动人的爱情传奇,故《阿宝》在爱情题材中卓然异色,主要有二: 一是阿宝与孙子楚两情相悦,两心相契,在现实的无奈面前灵魂出窍,附体鹦鹉。故事情节离奇虚妄,题材仍为志怪。从“奇”的角度看,与六朝志怪及唐传奇中的某些作品颇为相同。《聊斋志异》中尚有许多花妖狐媚怪异之事亦是如此。但就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它们之间则有实质性的区别:《聊斋志异》前的志怪是以“怪”为指归,把怪异作实事去对待。这正如鲁迅指出“盖益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中国小说史略》22篇)而蒲松龄则“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阿宝作为富豪闺秀,要求孙子楚“去枝指”、“去痴”,本指望其危难而退;后被孙子楚痴情感动,灵魂出窍,附体鹦鹉以及后之还魂,无不符合“人情伦次”,正如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所言“试观《聊斋》说鬼狐,即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之。说得极圆,不出情理之外;说得极巧,恰在人人意愿之中。虽其间亦有意为补接,凭空捏造处,亦有大段吃力处,然却喜其不甚露痕迹牵强之形,故所以能令人人首肯也。”正因为如此,阿宝作为文学形象摆脱了“语怪”面目,也摆脱了“怪”的刺激。生活的具象形态和生活逻辑规律,“花妖狐媚颇具人情”,能够被读者所接纳,“使人忘为异类”,读者审美中“怪”的刺激少。这样便极大地缩小了作家文学语象与读者视野中生活物象的差距,确认了文言小说中的形象构成要素也应当是情节——性格为主题逻辑,使之成为文言小说叙述表达的最优选择。 二是孙子楚的“痴”,几被世人讥笑为说梦痴人。然孙子楚却因“痴”得福,痴人天佑。作品不仅写出了阿宝与孙子楚圆满的爱情结局,而且写出了“痴”、“拙”、“愚”、“巧”的辨证道理,有针对世风,寄托“孤愤”的一面。但明伦评价《阿宝》:“闻戏言而断指,此为真痴。而忽而离魂,忽而化鸟,自我得依芳泽,使彼深篆中心。只鸟飞来,息壤在彼,遂令高自位置者,戏语成真,甘蓬茆而安藜藿;且以痴报痴,至以身殉。人鬼相隔,且感此痴,痴亦何负于人哉?尝谓天下之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友者,果能以至诚之心处之,天下不复有难处之事矣。痴顾可少乎!”(段庸生 撰写)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