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史要点资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史》史料摘要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编 绪论 (请补充) 中医史课程概念—— 中医学发展历程——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远古-前21世纪) 原始居住: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原始衣着:裸身——叶皮——编织——纺织 原始饮食:生食——熟食 原始婚配:混婚——族内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 火的意义:(请补充) 医药的起源途径:植物药——采集;动物药——渔猎、矿物药——采矿 针的起源——砭石(包括针石或镵石)灸的起源——用火、烤火 外治法:止血法、摩疗法、热熨法、燧石刀切除脓肿、剖宫产、穿耳膜及鼻颅手术 (请补充)几种医学起源论—— 第二章早期医药卫生知识和实践(夏-春秋) 现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文的疾病认识(请补充) 早期著作所反映的医药知识:《周礼》《诗经》《山海经》《左传》《尚书》《周易》《甲骨卜辞》 《诗经》中记载的植物药有50多种。 《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效的书籍,药物数量126种。 酒,通经活络,提振精神,也有驱寒散瘀,麻醉镇疼或杀毒杀菌的作用。 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是将所选的多种药物混合煎煮后用于医疗,服用方便,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周礼·天宫:有最早关于医学分科的记载 酒 由天然酒到人工酿酒,到药酒,例:鬯其酒。 汤液 由单味药转换为复味药,运用于烹调等生活中 医和六气致病说——(请补充)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 前475-265) 汉墓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杂禁方》、《治百病方》、《脉书》、《引书》 《阴阳脉死候》 最早的诊断书《胎产书》 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妇产科著作 《足臂》、《阴阳》两部灸经,论述11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及所主 疾病,是我国目 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与内经比较:1.经脉数量;2.经脉走向规律; 3.经脉与脏腑之间联系;4.经脉的统一命名。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内容最丰富的医学方书。 《导引图》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大。 《却谷食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脉法》迄今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 《阴阳脉死侯》是最早的诊断书专书。 《阴阳脉死候》 记载了五种死候的具体症状和特诊。 《养生方》可以治疗老年男子性功能障碍 《胎产书》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妇产科著作 《竹木简医书》包括《杂禁方》《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 主要讲述了养生学和房中术问题。在性医学、优生学、养生学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为后世借鉴。 《治百病方》 体现了辩证论证思想。本草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 《脉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学专论 《引书》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导引术专著。 成就:华佗发明了以酒服麻醉散的全身麻醉术,并成功施行了外科手术;淳于意的“诊籍”是最早的医案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构建起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补充)内经的成就与精神——; 内经的基本内容—— 《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法。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症。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 《神农本草经》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概括地记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七情和合;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收载药物365种。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外感热病与杂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为后世临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三阴三阳(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提出三因学说,发展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际收方269首,使用药物达214种。 《伤寒论》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西晋-五代十国 265-960) (请补充)全元起、杨上善 王冰编释《次注黄帝素问》 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确立“寸口脉诊法”,提出“三部分候脏腑”理论;归纳二十四种脉象;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67门,1739论,世界上最早记载天花和麻疹);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例:乖戾之气、疥疮、漆疮认识);详细准确描述疾病证候表现(例麻风、消渴)。 葛洪

文档评论(0)

Wo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