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1~2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1.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华佗(“外科鼻祖”)。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
2.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P3 ☆中医外科学三大流派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作(必考)
中医外科学最具影响的三大学术流派: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
【正宗派】
代表医家:(明)陈实功。
代表著作:《外科正宗》。
主要思想: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外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
后世评价: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全生派】
代表医家:(清)王维德。
代表著作:《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要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创立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和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心得派】
代表医家:(清)高秉钧。
代表著作:《疡科心得集》。
主要思想:“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
P7 疾病命名
以部位命名:乳痈、子痈、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疫疔等。
P7~8 基本术语
疮疡:广义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疽: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应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P10 外科疾病的病因
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内伤③饮食不节④外来伤害⑤劳伤虚损⑥感受特殊之毒⑦痰饮瘀血
P13 外科疾病的病机
①邪正盛衰 ②气血凝滞 ③经络阻塞 ④脏腑失和
P19 部位辨证
“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其间即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
P22 肿的性质及症状表现
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期、丹毒等。
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常见于股肿、湿疮等。
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常见于瘰疬、脂瘤等。
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常见于气瘿、乳癖等。
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大头瘟等。
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常见于某些疾病染毒所致,如乳痈、肛痈等。
P24 疼痛原因及症状表现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见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
热痛:皮肤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P25 以原因辨痒
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如牛皮癣、白疕、瘾疹等。
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如急性湿疮;或有传染性,如脓疱疮。
热胜: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如接触性皮炎。
虫淫: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如手足癣、疥疮等。
血虚: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滋水,如牛皮癣、慢性湿疮。
P26 成脓的疼痛特点
1.疼痛:阳证脓疡因正邪交争剧烈,脓液积聚,脓腔张力不断增高,压迫周围组织而疼痛剧烈。局部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老年体弱者应激力差,反应迟钝,痛感缓和。阴证脓疡则痛热不甚而酸胀感明显。
2.肿胀: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
3.温度:多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按之软隐者者,随手而起者,为有脓。
P26 确认成脓的方法
1.按触法2.透光法3.点压法4.穿刺法5.B超
P29~30 内治法的三个总则概念及适用范围
①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