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在私有制下,因为征税需要老百姓同意,再加 上技术原因,征税通常都很困难,以致国王不 得不开议会来谈判。 – 这是选择做坐寇的代价。英国从亨利一世开始,因为王室的 世袭岁入日渐入不敷出,对赋税的依赖开始加强。亨利一世 采取了许多拉拢世俗贵族的做法,如加官晋爵、擢新保旧等, 企图在不改变统治方式、不放弃赋税垄断权的旧框架内维持 稳定。 1214 年 9 月 , 英王约翰开征盾牌钱 , 导致贵族的拒绝和 军事反叛。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宪章》,确立了征税必经被 征者同意的税收法定原则。 – 政治学家达尔曾指出,代议制政府的渊源可追溯到英国和瑞 典国王以及贵族们为了解决国家重要问题如税收、战争、王 位继承等所召集的议事会议。只有在立宪政体下,赋税才是 现代意义上的赋税,而不是保护费。 ? 中国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问题 – 执政者的合法性取决于两个方面: ? 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包括国家政权为了强化 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运用意识形态的、法律的和道德 伦理的力量为自身所做的种种论证。 – 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 另一方面其更重要的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赢得广 泛的信任和忠诚,从而使人民自觉地把对政府的服 从当作自己的义务。因此,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 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 中国政治合法性经过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 其合法性类型的更替经过了大致三个阶段: ? ( 1 )从封建社会身份趋向的传统合法性到建国后我党第一 代领导集体时期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领袖魅力型合法性类 型。 – 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政权都是建筑在传统合法性基础之上的。辛亥 革命推翻了王朝,也动摇了王朝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 —— 身份取向 的传统合法性。 ? (实质上陈胜、吴广就提出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在新中国建立前,民族独立与国家的统一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 这期间中国的政治势力基本上是从民族主义中寻求合法性的来源。 ? (孙中山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在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则是我们党要求民 众支持和统治合法性的支柱。 – “文革”结束后,随着传统合法性的消失,“两个凡是”失去了存 在的基础,形势的发展表明,执政党的合法性面临新的挑战。 ? ( 2 )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的以经济增长和意识形态 为基础的合法性类型; ? ( 3 )第三代领导集体时代中国领导层一方面继续巩 固邓小平时代的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 发展而不断探索新的合法性基础等几个不同的阶段 (杨帆, 2002 )。 ? 进入 90 年代后期,“政绩合法性”开始出现亨廷顿 所说的“政绩合法性困境”(康晓光, 1999 )。 – 第一,正如亨廷顿( 1998 )指出的,在民主国家,民众可 以区分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政权的合法性。 ? 在职的统治者做不出政绩,他们就失去了合法性。但 是,他们失去了合法性并不等于也失去了政权的合法 性。(第 59 页)。 ?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威权体制下,由于选举制度没有 推广到政权的核心,就无法在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政权 的合法性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一旦在职的统治者的 政绩差,那么这就不仅会威胁他们的执政合法性,也 会威胁到制度本身的合法性。 – 第二,正如斯托利( Story , 2003 )指出的,随着经济全 球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合法性建设模式的效果就会变得越 来越不稳定。因为,如果将政权的合法性完全建立在经济 增长之上,国内经济就必须能够承受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 冲击。一旦经济放缓,失业率剧烈上升,那么,执政党政 权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 第三,如果说绝大多数社会团体都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经济 增长中获益,那么,到 90 年代中后期,从经济改革中获益 的主要是 80 年代改革过程中获益的既得利益集团,从经济 增长中获益的社会团体越来越少,社会公正问题在 90 年代 中后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姚洋, 2004 )。 ? 三、税收法定原则 – “罪刑法定主义 ( 法无明文不为罪 ) ” 与“税收法 定主义 ( 无承诺不课税、法无明文不征税 ) ”, 通 常被视为现代法治的两大枢纽。 – 在两种统治方式下国家对社会财富的攫取是不 需要老百姓同意的。 ? 一种是前述政教合一的神学统治 , 它的反面是宪政主 义。 ? 另外一种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公有产权制 度,它的反面是在先的财产权原则。 第九章 宪政与税收 背景 ? 一、长期背景 – 中国正在从税收国家走向预算国家 ? 根据收入来源不同,历史上主要存在六种财政国家:领地国家 ( domain-st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热力管道支架托架图集05R417-1.pdf
- 脑血管病医院商业计划书案.pptx
- 新外研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总复习课件.pptx
-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循证学习”的教学探索.docx
- IYB-市场营销课件(第二版全).pptx
- 2025衢州市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招聘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AnoldmantriedtomovethemountainsSectionA3a-3c.pptx VIP
- 新版施工组织架构图.docx VIP
- DL_T 802.7-2023 电力电缆导管技术条件 第7部分:非开挖用塑料电缆导管.pdf
- 学校维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