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默写》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pdfVIP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默写》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默写专题 必刷试卷1 3.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越明年,________,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3)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述国事和自身境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愁”虽然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但中国古诗词中却不乏以各种方 式写愁的名篇佳作,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愁文化”。“________, ________”(范仲淹《渔家做·秋思》)抒写了戍边将士有家难回,功业未 成的愁怨;“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漂 泊无依,眷恋故土的情怀。 【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2)政通人和 (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 沉雨打萍 (4)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 边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 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写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 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 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 1 “絮”“萍”等字词的书写。注意“燕”与“雁”的区别。 必刷试卷2 3 8 .古诗文默写。(分) 1 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 ___________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___ _______________ , 。 4 ____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酒”入诗,或抒情言志,或叙写心境。“ _______ ___________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酒振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乐观;“ , ”(陆 游《游山西村》)以酒待客,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答案】(1)铜雀春深锁二乔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政通人和 百废 具兴 (4)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 足鸡豚 【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 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 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锁”“瀚 海”“阑”“具”“腊”“豚”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 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 2 字、不写错别字。 必刷试卷3 3.古诗文默写。(8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 周敏颐在《爱莲说》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攀高峰,言豪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攀登高峰时不怕困难和高瞻远瞩的豪情;杜甫 在《望岳》中用“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edenglo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