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课堂.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32 2. 防治 ? (1) 农业防治技术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使水稻生长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 期恋青迟熟。 ? (2) 化学药剂防治,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在 3 龄 盛期施药。可用 25 %杀虫双水剂或 50 %辛 硫磷乳油 1000 倍液喷雾;也可用 3 . 6 %杀 虫单颗粒剂,每亩 4 千克撒施;还可用 20 % 抑食肼可湿性粉剂,每亩 100 毫升,加水 50 千克喷雾。 33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 组长: ? 组员: 1 重点:“三病”“三虫”的防治 难点:“三病”“三虫”的防治 ? 一、水稻病害 ? 1. 纹枯病 ? (1) 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 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 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 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 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 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 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2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 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 、杂草中 越冬的菌核,于第二年春耕灌 水时浮于,炽附在稻株基部的 叶鞘上。当温湿条件适宜时, 菌核萌发长出菌丝,直接侵入 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病 部的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 入水中,随水流扩大传播。水 稻生长前中期,病害主要在稻 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抽穗以 后,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 病害很快向上面的叶鞘、叶片 侵染扩展。大水稻生长的一生 中,分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 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最快。 3 ?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1 、彻底清除稻田周围杂 草,以消灭野生寄主。 2 、 病稻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 堆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 施用。 ? 化学防治:亩用 20% 井岗 霉素粉剂 25--50 克或 5% 井冈霉素水剂 150 — 200ml ,加水 50 千克喷雾。 4 2. 稻瘟病 ? ( 1 )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 发生 . 1 .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 2 .叶 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 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 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 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 3 .茎节病斑 呈黑褐色 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 节变黑色坏死。 4 .穗茎病斑 常在穗茎上发生淡 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5 .谷粒病斑 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5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 稻瘟病主要是以菌丝体或分生 孢子在稻谷或稻草上越冬。翌 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 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 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 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 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 子可引起苗瘟。阴雨连绵,日 照不足,病情扩展迅速。籼型 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秧苗 四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 病。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 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 6 ?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1 )选 择抗病品种。( 2 )进行种子处 理,以杀灭病菌。( 3 )作好秧 田病虫防治。病害集中扑灭秧 田里,严防带入大田,扩散危 害。( 4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化学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治 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每公顷 每次可用 75% 三环唑可湿性粉 剂 25-30g 、 2% 春雷霉素水剂 23g 、 40% 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100g 、 50% 四氯苯酞可湿性粉 剂 150g 或 40% 异稻瘟净乳油 125-150g ,对水 60kg 喷雾。 在破口期和齐穗期的防治最为 重要。 7 3 白叶枯病 ? 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 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脉一 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 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 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空气 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 的水珠或蜜黄色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 容易脱落。 8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 白叶枯病菌主要在稻 种、稻草和稻桩上越 冬。播种病稻谷,病 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 芽鞘侵入。病斑上的 溢浓,可借风、雨、 露水和叶片接触等进 行再侵染。施用过量 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 . 9 防治方法 ? 1.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 品种 病害常发田、低洼易 涝田要选用抗病品种。 2 .种子消毒。 3 .培育无 病壮秧。 ? 2. 化学防治: 1 .大田施药 水稻拔节后,对感病品种 要早检查,若发现发病中 心,应及时施药防治,大 风雨后受淹稻田要喷药保 护,所用药剂同秧田。 10 4 恶苗病 ? 症状:水稻发生恶苗病后,其发病植株的 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 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 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 后变成淡红色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