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泥板小流域水保规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流域概况 宿泥板流域地处xx市土左旗朱儿沟流域内,涉及察素齐镇宿泥板行政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11°05′34″—111°11′51″,北纬40°45′00″—40°50′02″。海拔高程在1123m—1907m,相对高差784m。地貌属土石山区。流域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6.7平方公里。该流域东西平均宽2km左右,南北平均长9.6km左右,流域近似为长方形。 二、地貌 流域土地坡度组成:坡度≤5°的占0.8%,5°—15°的约占22%,15°—25°的约占40%,25°—35°的约占25%,〉35°的约占12.2%。 三、土地、土壤 (一)土壤类型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该流域土壤为灰竭土类,在山体中、上部的阴坡植被以次生林、灌丛为主,分布着淋溶灰褐土,局部山顶基岩裸露,土层较薄,含砾石或块石,分布着粗骨灰褐土,土壤质地以沙质壤土为多,含砾石或块石。土层厚度〈30公分的约占20%,多在高山阳坡,〉30公分的占80%,在中低山阴坡。有机质含量一般在3~8之间,全氮含量在0.5%~0.45%之间,c/n(碳氮比)在10~14之间。 (二)土地类型 据实地调查统计,该流域的土地类型主要有农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水域、荒地等。 (三)土地资源评价 按照水土保持规范(GB/T15772-1995),根据各类土地的可利用程度,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结合流域内各土地类型的生产能力,本着充分发挥和保持土地的生产潜力,为最优地布设农、林、牧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对流域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可将该流域分为六级地。 表1-1 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表 级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面积(hm2) 5 11 266 684 748 206 适宜性 宜农果牧 宜农果 林牧 宜林 宜林 宜林 难利用地 其中一级地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坡度〈3°,二级地分布在 3°~5°的缓坡大块,三级地分布在5°~15°的陡坡小块,四级地分布在15°~25°的陡坡地块,五级地分布在25°~35°的急坡碎地带,六级地分布在〉35°的裸露基岩地带,为难未利用地。 (四)土地利用现状 流域总土地面积1920公顷,现有耕地10公顷,均为坡耕地;林地460公顷,其中人工林地210公顷,天然林地250公顷;其他用地(工矿、居民点、道路等)2公顷,荒地1350公顷,流域人均土地14.22公顷/人,人均耕地0.07公顷/人。 流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荒地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较低,没有充分发挥现有土地的生产潜力,农地生产力低,大部分为坡耕地,宜林地较多,但未能充分利用,宜牧地较少,牲畜超载现象严重。林草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四、植被 流域地处中温度半干旱生物气候带,树、草种主要是耐干旱、耐瘠薄的种类,天然乔木树种主要以白桦为主,天然灌木林有虎榛子、绣线菊、胡枝子、黄刺梅等。人工植被主要有近几年栽植的幼林油松、沙棘、山杏等。荒草地草种有羊草、针茅、冰草等。天然乔木林面积80公顷,天然灌木林面积170公顷,人工乔木林130公顷,人工灌木林80公顷,植被覆盖率为23.96%。 五、水文、气象 (一)降水 该流域年平均降雨量为450mm左右,多集中于夏季6~8月,春季干旱,多风少雨,造成春旱严重,不利于作物生长。夏季最高为292.5mm,占全年的65%。冬季最少为27mm左右,占全年的6%,年内分布不均匀。十年一遇最大24h降雨量142.8mm。 (二)温度与光热资源 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风沙多,空气干燥,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年均气温1~3℃,极端最高温度37.3℃,极端最低温度-35.6℃,≥10℃积温1700~1800℃,全年日照时数2876.5小时,无霜期在70~112天之间,早霜始于9月份,晚霜终于6月。风多为西北风,风大沙多,平均风速2.04m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一、人口与劳力 流域涉及察素齐镇宿泥板行政村,总人口135人,人口密度7人/km2,其中农业人口135人,农业劳力总量5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 二、农村各业生产 (一)农村生产结构 该流域各业年均总产值为36.4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4万元,占总产值的15%;林业产值0.68万元,占总产值的2%;牧业产值12.15万元,占总产值的33%;副业年产值18.22万元,占总产值的50%。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 (二)农业生产 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10公顷,粮田面积10公顷,主要农作物种类有土豆、玉米、黍子、谷子类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