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休克及心力衰竭。?
2、失血、脱水及血容量不足,需大量输液、输血或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心脏直视手术,创伤大失血多的手术,有发生气栓危险的手术。?
4、不能测定尿量或无尿。?
5、需静脉内营养。?
二、禁忌证?
1、有上腔静脉综合征者,不能由颈内、锁骨下及上肢静脉置管。因为CVP因梗阻不能准确反应右房压。?
2、穿刺部位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
4、近期放置心脏起搏器电极。?
三、穿刺和置管方法?
1、穿刺方法??导丝外置管法(Seldinger)。?
⑴??病人体位为去枕平卧,头低位5°-15°,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⑵??试穿??穿刺点选定后,以20或22号针试穿,边进针边回吸。确定静脉后,退出试穿针。?
⑶??以18或16号针进行穿刺,当回血血流顺畅并确定静脉后,将J?形导丝经穿刺针插入到静脉内,并将穿刺针退出。?
⑷??将扩张器套在导丝外,借助导丝将皮肤及皮下组织扩张后退出。?
⑸??将CVP导管套在导丝外,借助导丝将导管推进,直达静脉腔内。?
⑹??退出导丝,回吸通畅并确定导管进入深度后固定导管。?
2、常用途径??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
3、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端的内缘,轴向正对同侧乳头,其内侧为颈动脉。常用右侧静脉,因为右侧颈内静脉的方向与上腔静脉一致,右侧胸膜顶较低,胸导管也在左侧。?
⑴??中路进针法:?以左手指触及并固定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的方向,右手持注射器在胸锁乳突肌形成的三角顶点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并指向同侧乳头进针。?
⑵??前路进针法:??穿刺点在喉结水平,胸锁乳突肌内缘,紧靠颈动脉的外缘。穿刺针的方向同中路法。?
优点: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距离上腔静脉最近,也适于Swant-Ganz导管。?
缺点:限制病人的颈部活动,对气管切开者难以保持清洁。?
4、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其上方是锁骨,下方是第一肋骨,后上方是锁骨上动脉,前斜角肌将动静脉隔开。该静脉呈弓形向上,在锁骨中点内侧高出锁骨。常从右侧锁骨上或下穿刺,因为右侧有胸导管注入。
⑴??锁骨下路进针法:病人垂头仰卧,双肩胛尽量向后以增加锁骨与第一肋骨的距离。以锁骨中段下1cm处为进针点,穿刺针紧贴锁骨后缘,指向同侧胸锁关节,边进针边回吸。当回吸血流顺畅,并确定静脉血时,即穿刺成功。?
⑵??锁骨上进针法:病人仰卧头低位,头转向对侧。以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交接处为穿刺点,穿刺针沿该夹角的平分线,与皮肤呈15°-20°的方向边进针边回吸。此处血管较浅,为1-2cm,距离无名动脉和胸膜都较近。?
优点:穿刺成功率高但低于颈内静脉;容易固定和护理,不限制病人活动,适于较长时间置管;可用于颈动脉手术。?
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气胸、穿破动脉。?
四、并发症?
1、穿破动脉??由于常用静脉离动脉都较近,且变异较大,容易损伤伴行动脉。严重者可形成血肿,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以小针试穿。?
2、血气胸??多发生于锁骨下静脉穿刺。应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穿刺后应仔细检查,必要时照胸片。?
3、乳糜胸??于左侧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损伤胸导管所致。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应尽量选择右侧穿刺。?
4、心脏压塞??很少发生,多因导丝或导管穿破心脏壁所致。?
5、气栓??在头高位或用力吸气时容易发生。因此,穿刺时应取头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置管后应立即回吸并与输液器相连接。?
6、心律失常??常因导丝进入心房或心室,刺激心内膜而引起短暂房性或或室性早搏,严重者可发生心室纤颤。因此,导丝不应超过腔静脉。?
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主动脉手术、主动脉反搏者。?
2、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和需大量输液、输血者。?
3、合并有近期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冠心病及瓣膜疾病、心力衰竭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代谢紊乱等需手术治疗者。?
4、心肺复苏后期治疗、严重创伤、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5、控制性降压或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6、不能行无创测压者。?
二、禁忌证??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动脉近端梗阻、雷诺现象和脉管炎。?
三、动脉置管部位?
1、桡动脉??最为常用,穿刺较容易,管理较方便。但在穿刺前应做Allen试验,手掌颜色一般在5s以内回复正常,如长于15s应为禁忌。?
2、股动脉??穿刺和置管都较容易,尤其对小儿更有优越性。但护理较困难,置管时间较长易发生感染。?
3、肱动脉??穿刺置管都较容易,不易固定。?
4、足背动脉和尺动脉??较少用,所测收缩压偏高,而舒张压偏低。?
四、桡动脉穿刺置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