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斜视检查与手术方案的选择.ppt

(优质医学)斜视检查与手术方案的选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再次手术 影响眼位稳定的因素:术后组织水肿、局部疼痛、有弱视、没有融合能力等等。 再次手术不仅是为解决欠矫或过矫问题,还可能是垂直斜视与水平斜视需分期手术,或为了避免眼前节缺血需分期手术。(单眼≤二条直肌) * 二、再次手术 对于术后继发性斜视的再次手术: 内斜矫正术后继发外斜视,看近看远,内转有一定程度限制,应首选内直肌复位 若继发外斜视看远看近,则应首选外直肌后徙 * 二、再次手术 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 看远看近,且外转有某种程度限制,应首选外直肌复位 看近看远,则应选择内直肌后徙术 继发性斜视,远近斜视角相同者,均首选原后徙的直肌复位术 * 二、再次手术 再次手术的时机 欠矫(术后2-6周) 过矫(术后3-6个月) * 三、对称手术 选择对称性手术的情况: 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的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40△ 高AC/A比率内斜视,斜视角不超过40△ 超过40△,而小于60△者适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超过80△者需做三条肌肉。此时,则无法安排对称性手术 * 三、对称手术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选择双眼外直肌后徙导致术后视近欠矫,而视远明显过矫正,视远复视干扰 视近外斜视30△—40△,视远只有15△—20△,应考虑双内直肌缩短术 * 三、对称手术 有些病人,术前存在非共同性,安排对称性手术,意味着术后继续保留非共同性。而此类病人,可以通过非对称性手术,使术后达到或接近对称,眼球运动协调。例如:术前检查: 左转15O 正前方 右转15O -20△ -30△ -45△ 可行非对称手术, 达到对称之目的 单眼视力差者,更提倡只在患眼手术 * 四、超常量手术 直肌常规后徙手术量最大安全量为: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均是5毫米,外直肌为7毫米。超过了即为超常量手术 “功能性赤道” *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内直肌: von Noorden 先天性内斜 内直肌后徙8毫米(继发外斜、Jensen 连接术) *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下直肌: 一般情况,下直肌后徙不超过5毫米(睑裂改变) *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上直肌 对DVD病人,后徙起点应为7毫米,甚至达12-14毫米。但是对一般垂直斜视,上直肌不宜选超常量后徙。否则在双眼共同运动时,上直肌方向会出现运动落后。 *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外直肌 超常量后徙对≤40△的间歇性外斜视,特别是分开过强型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后徙量一般不超过9毫米。 *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对单眼视力差,大斜视角的外斜病人要求手术只在患眼完成者,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加内直肌缩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动眼神经麻痹外直肌可以后徙12-14毫米,使这一最为困难的外斜视矫正成为可能。 *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手术面临的问题 术前检查向两侧注视斜视角小于正前方者,双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会出现过矫 有屈光调节因素的间歇性外斜视,超常量后徙术后易出现继发性调节性内斜 * 五、水平肌肉手术视远视近效果是否一致 双眼内直肌的手术效果,视近比视远多10△左右 双眼外直肌的手术效果,视远比视近多10△左右 无论是减弱术还是加强术都符合此规律。 * 六、间歇性外斜视术前训练 研究表明,术前做集合训练者,术后容易过矫正。(停止训练至少一个月) * 七、调节性斜视的手术 完全性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不能手术治疗(散瞳验光、视力、眼位)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 * 八、关于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的处理 异常视网膜对应,无融合能力,以水平斜视为主,垂直斜视度较小,可以只矫正水平斜视不处理垂直斜视 正常视网膜对应,有融合能力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