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监测技术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监测技术规范 一、颅内压监测 (一)适应证 1.急性颅脑创伤。 2.脑血管意外。 3.颅内肿瘤。 4.其他脑功能受损的疾病。 (二)有创颅内压监测 1.脑室内测压 (1)操作方法 1)无菌条件下,选右侧脑室前角穿刺,于发际后2cm或眉弓上9cm、中线旁2.5cm处颅骨钻孔,穿刺方向垂直于两外耳道连线,深度为4~7cm。 2)置入颅压监测导管至脑室,导管的颅外端与传感器、换能器及监护仪相连接,传感器保持在平外耳道水平。 3)光导纤维传感器需预先调零,持续监测时不必再调零,液压传感器在持续监测时应定时调零。 (2)注意事项 l)此方法测定颅内压准确。 2)可同时行脑脊液引流降颅压、脑脊液化验和脑室内注射药物。 3)易致颅内感染和脑脊液漏等,故须严格无菌操作。 4)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易致脑室塌陷。 2.脑实质测压 (1)操作方法 1)无菌条件下,在额区颅骨钻孔。 2)将探头插入非优势半球额叶脑实质内2~3cm。 3)导管与传感器和换能器相连。 (2)注意事项 1)测压管在脑实质内,容易固定,不易发生漂移。 2)可重复性较差。 3.硬脑膜下测压 (1)操作方法:开颅术中,将颅压探头置于蛛网膜表面或蛛网膜下隙。 (2)注意事项 1)放置位置准确,测压准确,不受硬脑膜张力影响。 2)需开颅放置,操作复杂,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概率高。 4.硬脑膜外测压 (1)操作方法:颅骨钻孔或开颅术中,将颅压探头置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间,紧贴硬脑膜。 (2)注意事项 1)可保持硬脑膜完整性,感染概率低。 2)受硬脑膜影响,压力较脑室内压力高2~3mmHg,且准确性不高。 (三)无创颅内压监测 经颅多普勒(TCD),还可同时监测脑血流。 二、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02)监测 (一)适应证 1.脑缺血(缺氧)性疾病:脑梗死。 2.脑外伤。 3.颅脑手术和颈动脉手术。 4.低温体外循环。 (二)操作方法 1.颈内静脉逆行穿刺 (1)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颈部较短者,肩部垫高使头后仰; (2)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穿刺点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3)在胸锁乳突肌三角内颈内动脉搏动点外侧lcm向颅底方向穿刺进针; (4)抽出暗红色回血证实在颈内静脉腔内后,依Selding法依次放置导丝、扩皮器和监测导管; (5)导管遇阻力后回撤lcm,成人从穿刺点至导管顶端通常约为10cm; (6)缝合、固定导管; (7)拍摄胸片,导管顶端约在第2颈椎椎体水平(乳突中点水平)。 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测量 (1)若为光纤探头持续测量,则将光纤导管连接于测氧仪上; (2)若为间断测量,则间断从颈静脉球采血(勿太快),在血气分析仪测定。 (三)注意事项 1.反映脑氧供需平衡。 2.对局部脑缺血、缺氧反应差,若为颅内局灶病变,穿刺血管选择病变侧颈内静脉。 3.对全脑氧合状态反应好,若为颅内多发病变或广泛损伤,选择引流颅内血占主导地位的一侧颈内静脉。 4.Sjv02显著升高(≥90%)提示脑利用氧障碍,预后不良。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 (一)适应证 1.镇静水平的监测。 2.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监测。 (二)操作方法 1.患者额部、颞部皮肤用酒精擦拭清洁,待干; 2.按其标注,将BIS传感器(电极片)贴在额颞部对应的位置; 3.传感器与信号转换器、BIS监护仪连接。 (三)注意事项 1.监测数值范围0-100,数值越大,患者越清醒;数值越小,大脑抑制越重(见下表)。 表BIS监测数值与大脑状态 BIS 大脑状态 85~100 清醒 65~84 镇静状态 40~64 适当的麻醉状态 40 麻醉过深或大脑皮层抑制 2.BIS避免和其他导体接触,减少干扰。 3.患者躁动,身体大幅度活动可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