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生产技术 甘薯病虫草鼠害防治 甘薯生产技术教材教学单元七.docxVIP

甘薯生产技术 甘薯病虫草鼠害防治 甘薯生产技术教材教学单元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甘薯生产技术 教学单元七 甘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 教学子单元一、甘薯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一、甘薯的主要病害 我国甘薯病害的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30余种,有甘薯真菌性病害(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软腐病、甘薯蔓割病、甘薯疮痂病等)、甘薯细菌性病害(甘薯瘟病)、甘薯线虫病害(甘薯茎线虫、甘薯根结线虫)、甘薯病毒病。北方薯区主要病害有茎线虫病、病毒病、根腐病、黑斑病,长江中下游薯区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薯瘟病、根腐病、病毒病、茎线虫病,南方薯区主要病害有薯瘟病、病毒病、蔓割病、疮痂病等。 二、甘薯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一)甘薯茎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 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空心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由马铃薯腐烂线虫引起,除危害甘薯外,还危害马铃薯、蚕豆、小麦、玉米、蓖麻、小旋花、黄蒿等作物和杂草。该病主要危害甘薯块根及茎蔓。茎部症状多在髓部,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干腐状。块根症状表现为糠心和糠皮。糠心型,由染病茎蔓中的线虫向下侵入薯块,病薯外表与健康甘薯无异,但薯块内部全变成褐白相间的干腐;糠皮型,线虫自土中直接侵人薯块,使内部组织变褐发软,呈块状褐斑或小型龟裂。两种症状也可混合发生。 甘薯茎线虫的卵、幼虫和成虫可以同时存在于薯块上越冬,也可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和肥料内越冬。病原能直接通过表皮或伤口侵入。此病主要以种薯、种苗传播,也可借雨水和农具短距离传播。病原在 7℃以上就能产卵并孵化和生长,最适温度25~30℃,最高35℃。湿润、疏松的沙质土利于其活动危害,极端潮湿、干燥的土壤不适宜其活动。 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消灭虫源:在育苗、种植和收获时集中消毁病原体。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种薯可用51~54℃温汤浸种,苗床用净土以培育无病壮苗。药剂浸薯苗 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10分钟。薯苗移栽时穴施辛硫磷微胶囊剂或三唑磷微胶囊剂,也可用辛硫磷微胶囊剂5倍液,蘸根底部6~10厘米,浸泡5~10分钟处理种苗进行防治。 (二)、甘薯黑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由甘薯长喙壳菌引起。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均能遭受病菌危害,主要危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育苗期表现为病苗生长不旺,叶色淡,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稍凹陷,初期上有灰色霉层,后逐渐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和粉状物。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而死,或未出土即烂于土中,种薯变黑腐烂,造成烂床。病苗移栽大田后,基部叶片变黄脱落,地下部分变黑腐烂,苗易枯死,造成缺苗断垄。新形成的薯块,以收获前后发病最多,病斑为褐色至黑色,中央稍凹陷,上生有黑色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薯变苦,不能食用。 甘薯黑斑病菌可在贮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内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温度在10℃以上就能发病,25~28℃最适宜发病。地势低洼、阴湿、土质粘重利于发病。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主要以农业措施为主:实行轮作倒茬;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高剪苗进行大田种植。栽插时可用药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0~3000倍液,蘸根底部6~10厘米,浸泡2~3分钟处理种苗;种薯处理,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3~5分钟后晾干入窖。甘薯高温愈合处理是防治黑斑病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 (三)甘薯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甘薯根腐病又称烂根病,是北方薯区和长江中下游薯区发生较重的一种病害,由甘薯腐皮镰孢菌引起,除危害甘薯外,还危害牵牛花、田旋花等旋花科植物。该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危害幼苗,先从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以后扩展至全根变黑腐烂,并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凹陷纵裂的病斑,皮下组织疏松。地上秧蔓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发病轻的,入秋后秧蔓上大量现蕾开花;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全部变黑腐烂,主茎由下而上干枯,以致全株枯死。病薯块表面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中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 甘薯根腐病主要为土壤传染,田间扩展靠流水和耕作活动。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也是初侵染来源。根腐病的发病温度为21~29℃,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对病害发生发展有利。一般沙土地比粘土地发病重,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徐薯18、苏薯7号、商薯19、苏渝303、徐薯23等均对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效。 (四)甘薯蔓割病的识别与防治 甘薯蔓割病又叫甘薯枯萎病、甘薯萎蔫病等。全国各大薯区均有发生。由甘薯镰孢菌引起,除危害甘薯外,还危害烟草、马铃薯、番茄、棉花、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侵染茎蔓、薯块。苗期发病表现为主茎基部叶片发黄变质。茎蔓受害则茎基部膨大,纵向破裂,暴露髓部,剖视维管束,呈黑褐色,裂开部位呈纤维状。病薯蒂部常发生腐烂。横切病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