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的定向进化.pdf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的定向进化 摘 要 香草醛香气浓郁,是香料香精中最受欢迎、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目前市 场上主要有化学合成香草醛、天然香草醛和生物香草醛,近年来,食品安全和环 境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化学合成法因过多使用有机溶剂和危险化学试剂、大量 产生废弃物等对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天然香草醛存在 于香荚兰豆中,但仅占2%含量(干重),直接提取成本高,且受种植环境、政府 政策等因素影响大,难以满足市场对天然香草醛的需求,人们越发渴望开发一条 绿色合成路线来工业化生产天然香草醛。2008 年,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在法 规中定义:以天然原料为底物,通过物理过程或酶法或微生物工艺制备的香料可 视为天然香料。异丁香酚是生产香草醛理想的天然原料,异丁香酚单加氧酶是转 化异丁香酚生成香草醛的唯一关键酶,经由能表达该酶的工程菌生产的生物香草 醛几乎等同于天然香草醛,但此转化路线存在瓶颈之一是酶活性较低,转化周期 长。定向进化是一种能改善酶的性能,甚至创造出新酶的技术手段,本课题对异 丁香酚单加氧酶自动诱导表达体系进行了探索,并以课题组前期点突变得到产率 提高76.9%的大肠杆菌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30a-iem-F281Q (第281 位苯 丙氨酸突变成谷氨酰胺,原始菌株为E.coli BL21(DE3)-pET21a-iem )的异丁香酚 单加氧酶基因iem-F281Q 为初始基因,通过易错PCR 构建基因随机突变文库, 基于硫代巴比妥酸(TBA )能与产物香草醛反应和96 孔板大容量的特性建立了 自诱导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的96 孔板-TBA 高通量筛选方法,再以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进行复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经SDS分析得知,通过自动诱导表达体系成功表达了异丁香酚单 加氧酶,为建立该酶的自动诱导表达体系,进一步对该酶的自动诱导培养基主要 成分和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自动诱导培养基配方为:按胰蛋白胨1.5%、 酵母提取物0.25% 配成母液ZY ;按乳糖5%、甘油25% 、葡萄糖浓度2.0%配成 母液50 ×5052;按原配方配制50 ×M 和1000×微量元素,各取20 mL 50 ×M 和 5052 加到958 mL ZY 中,高压灭菌,再分别加入2 mL 已灭菌的0.75 mol/L 50 × MgSO ·7H O (终浓度为1.5 mmol/L)和0.2 mL 1000 ×微量元素(终浓度为0.2 4 2 倍);最适诱导表达条件为4%接种量接入装有7.5 mL 培养基的50 mL 锥形瓶中, I 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的定向进化 于200 rpm ,30℃诱导表达10 h ,以此异丁香酚单加氧酶转化异丁香酚生产香草 醛可达到2.04 g/L ,比优化前提高了1.5 倍。并通过简化该条件下酶活测定步骤, 优化测试方法,标准偏差从 16%调整到12%,基本满足高通量筛选要求。 2) 探索了基于中间产物活性氧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此 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但剩余的底物异丁香酚会严重影响其吸光值,在本 课题中不宜作为高通量筛选方法。而异丁香酚对基于产物香草醛的可见光分光光 度法影响较小,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趋势一致,可将此法作为异丁香酚 单加氧酶的筛选方法。 3) 以异丁香酚单加氧酶基因iem-F281Q 为模板,优化了易错PCR 反应体系 中基因诱变因子Mn2+浓度,其最适浓度为0.05 mmol/L,经由易错PCR 构建了阳 性率为80%的基因随机突变文库。 4) 基于上述96 孔板-硫代巴比妥酸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对940 株菌进行初筛, 再以HPLC 法测定香草醛含量进行复筛,得到一株突变菌株F10 ,其活性提高至 154%,是改造前原始菌株E.coli BL21(DE3)-pET21a-iem 产物生成率的2.4 倍。 经序列分析,与亲本菌株E.coli BL21(DE3)-pET30a-iem-F281Q (第281 位苯丙氨 酸突变成谷氨酰胺)相比,突变菌株F10 共发生了四处突变,其中一处为无义突 变,第 354 位蛋氨酸(ATG )被突变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