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MBO引进溢价股权资本.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办发60 号文和国资委的78 号文,从来没有禁止过中小国有企业改制的MBO 操作。由经 营者带领,使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或在其行业内脱颖而出,成为市场领袖,这样 的例子并不少见。正是由于企业价值与其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地方国资委也鼓励企业尽快完 成国有资本退出的改革。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想到的国有企业改制方法就是MBO,但是不 容小觑的问题是买断国有产权的现金来源。 现状是:没有值钱的抵押物,依靠个人信用不能向银行借款;从亲戚朋友处借到的钱, 只是杯水车薪;设立公司作为收购主体,《贷款通则》限制及缺乏信用记录,也决定了其不 可能获得银行贷款;从其他有钱人 (或机构)那里借来 “过桥资金”,且不让其控股或参股, 现实中根本就没有可能。这种情况下的直接结果就是:众多经营管理者明明知道收购的内涵 价值巨大,但却苦于没有那么多钱而望企兴叹。另一方面投资界很多投资经理们苦于找不到 好项目而心急火燎。有需,有求,于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商机出现了。 现实中有一案例:某国有独资企业已获准可由职工买断收购,净资产评估值2800 万元。 产权非国有化后,需支付职工安置费用 1000 万元 (其中约500 万元可转为新公司的股权)。 企业虽然效益不佳,却拥有领先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和竞争潜力,体制问题解决后,一定能 有更好的发展。但职工只能自筹到600 万元,不足以单独支付受让价款;若由外部投资者投 资2200 万元受让剩余产权,将会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公司控股权拱手让人,又心有不甘。 职工,尤其是高管们陷入了两难境地。 在专业机构的帮助、沟通下,企业接触了一些专门从事国有企业改制直接投资的机构, 其中一家公司对他们产生了兴趣。经分析调研,这家投资公司预估该企业值5000 万元,并 愿意为此付出高于评估净资产的溢价投资。经过几轮谈判,双方达成协议。 (1)甲方 (包括经营管理团队在内的职工)与乙方 (投资公司)先共同设立一家注册 资本为2250 万元的公司 (SPV),其中甲方自筹600 万元外加500 万元的经济补偿金投入占 49%,乙方投入 1150 万元占51%。注册资本分两期缴纳,其中第一期各投资600 万元。双 方约定由乙方暂时控股的条件是,乙方必须向SPV 提供600 万元的借款,乙方收回借款后, 须再向甲方无偿出让2%的SPV 股权,公司转而由甲方控股。 (2)经过规范程序操作后,由SPV 与国资委签署国有产权转让合同,转让价格2800 万元。国资委收到第一期1000 万元的转让价款后,即支付给职工经济补偿金。 (3)双方缴纳SPV 第二期注册资本金,职工股东500 万元,乙方550 万元;同时乙方 提供600 万元的借款资金。至此,SPV 的注册资本金和乙方提供的借款资金全部到位。 (4)公司完成改制后,完全可以通过举债获得资金,用于偿还乙方600 万元。 这样操作完成后,甲方实现了对目标国有企业的控股收购,乙方1150 万元投资获得了 价值2500 万元的股权资产,真正实现了“双赢”。

文档评论(0)

187****05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