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作者身份说法不一。司马 迁、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班固并说 左丘明为鲁太史。唐以后学者多有 异议。然作者为战国初年或稍后之 人,且为一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各 国史料的学者则无疑问。 关于《左传》的作者 《左传》的思想倾向 1 、民本思想。记述根据人民利益 发表的政见。 2 、爱国思想。记载表现爱国主义 的事例。 《左传》 的艺术特色 1 、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2 、善于写战事。 3 、行人辞令之美。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 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 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 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 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 之,盗少止。 子产论政宽猛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 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 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 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 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 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 爱也。” 子产论政宽猛 大叔为政 孔子论宽猛 文章结构 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 猛。 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尽 杀之,盗少止。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 和。 《子产论政宽猛》的主要思想 本文旨在总结历史教训,以为后人借鉴。以子 产论政及子大叔的举措说明宽松之政是理想 ,却 无实效,只有威猛之治才有成效。又进一步提出孔 子宽猛相济的中庸之道,以防后人误入取猛舍宽的 歧路。 二、 全文围绕“宽”、“猛”二字,主干突出而无枝蔓、 中心明确 而无赘冗之笔。 一、别具匠心的以孔子的言论为结,通过客观的叙述表 露作者的政治倾向。 行文特色 国语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 书,其文偏重记言。全书二十 一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十二年至 战国初年这一历史时期内周王 朝及鲁、齐、晋、郑、楚、吴、 越等七国的重要史实。与《左 传》相为表里,故后来又名 《春秋外传》。 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现代学者 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的史料集,具体的 作者已不可考见。 《国语》的思想倾向 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由注 重天命转而对人事重视,以民心的向 背为施政的依据。 《国语》的艺术特色 一、以记言为主,同时注意描述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 三、非出一人之手,文章风格并不统一。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 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 曰:“昔栾 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 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 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 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 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 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叔 向 贺 贫 夫卻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 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卻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 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 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 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 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 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 嘉吾子之赐。” 单元学习要点: 1 、了解《曲则全》的义理。 2 、明白为政中宽猛相济的道理。 3 、体会叔向对于贫富与仁德关系的看法。 4 、理解 “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的 道理。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 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 “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 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作《老子》 ( 又 称《道德经》 ) 。 老子图 老子讲道图 一、以“道”为核心。 《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 ”在 《老子》 中出 现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 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 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 章二十五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