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红外热成像器件与技术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 焦平面的概念与基本结构
◆ 肖特基势垒探测器
◆ 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
◆ 倒装互连技术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6.4.1 焦平面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类型
焦平面的概念和结构类型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由红外探测器和具有扫描功能的信号读出
器组合而成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是凝视型红外
热成像系统的核心。红外焦平面阵列包括光敏
元件和信号处理两个部分,可采用不同的光子
探测器、信号电荷读出器及多路传输。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项技术:
半导体精密光刻技术:使探测器技术由单元向多元线列探测器迅速发展,
即后来称为第一代探测器。
Si集成电路技术:Si读出电路与光敏元大面阵耦合,诞生了所谓第二代
的大规模红外焦平面列阵 (IRFPA )探测器,更进一步有Z平面和灵
巧型智能探测器等新品种。
先进的薄层材料生长技术:分子束外延 (MBE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
淀积 (MOCVD)和液相外延 (LPE)等技术,可重复、精密控制生
长大面积高度均匀材料, 使制备大规模红外焦平面列阵成为可能,
也是量子阱探测器出现的前提。
制冷技术:高性能探测器的低温要求,驱动微型制冷机的开发,制冷技
术又促进了探测器的研制和应用。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单片式
❖ CCD材料本身就对红外敏感,
故集探测、转移功能于一体;
❖ 红外探测器与CCD 做在同一基
底上,基底通常为Si,而探测器
部分常用非本征材料,基本结
构为金属-绝缘物-半导体。
❖ 典型情况分:
本征窄带半导体IR-CCD
非本征半导体IR-CCD
肖特基势垒IR -CCD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混合式
❖ 主要特点:把探测器和CCD移位寄存器
(或CMOS)分开,CCD (或CMOS)
仍用普通硅制成,工艺相对成熟,而对
几个重要的红外波段,都已经发展了性
能优良的本征红外探测器。因此,将两
者耦合起来组成混合焦平面技术,能获
得高量子效率高性能的红外FPA 。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混合式
❖ 前照结构:探测器在前面受到照
射,电信号就在这同一面上被抽
出。-填充因子受到一定影响。
❖ 背照结构:要求镶嵌探测器有薄
的光敏层,在光敏层上吸收辐射
,产生的光生载流子从背面扩散
到前面,被P-N结检测到信号。
-填充因子高,目前FPA大多基
于这种结构。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Z平面技术
❖ 根本特点:不同于单片式与混成式的二
维FPA 方式,所谓Z 平面:是一块立体
的FPA ,这是将信号读出及处理功能的
芯片 (包括低噪声前放、滤波器和多路
Z平面焦平面阵列原理示意图
传输等)采用叠层的方式组装起来,形
成信号处理模块,再把模块与探测器和
输入/输出线等连接在一起。
❖ 该技术可用于光导型、光伏型等各种探
测器信号的读出/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