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焦平面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类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红外热成像器件与技术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 焦平面的概念与基本结构 ◆ 肖特基势垒探测器 ◆ 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 ◆ 倒装互连技术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6.4.1 焦平面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类型 焦平面的概念和结构类型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由红外探测器和具有扫描功能的信号读出 器组合而成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是凝视型红外 热成像系统的核心。红外焦平面阵列包括光敏 元件和信号处理两个部分,可采用不同的光子 探测器、信号电荷读出器及多路传输。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项技术: 半导体精密光刻技术:使探测器技术由单元向多元线列探测器迅速发展, 即后来称为第一代探测器。 Si集成电路技术:Si读出电路与光敏元大面阵耦合,诞生了所谓第二代 的大规模红外焦平面列阵 (IRFPA )探测器,更进一步有Z平面和灵 巧型智能探测器等新品种。 先进的薄层材料生长技术:分子束外延 (MBE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 淀积 (MOCVD)和液相外延 (LPE)等技术,可重复、精密控制生 长大面积高度均匀材料, 使制备大规模红外焦平面列阵成为可能, 也是量子阱探测器出现的前提。 制冷技术:高性能探测器的低温要求,驱动微型制冷机的开发,制冷技 术又促进了探测器的研制和应用。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单片式 ❖ CCD材料本身就对红外敏感, 故集探测、转移功能于一体; ❖ 红外探测器与CCD 做在同一基 底上,基底通常为Si,而探测器 部分常用非本征材料,基本结 构为金属-绝缘物-半导体。 ❖ 典型情况分: 本征窄带半导体IR-CCD 非本征半导体IR-CCD  肖特基势垒IR -CCD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混合式 ❖ 主要特点:把探测器和CCD移位寄存器 (或CMOS)分开,CCD (或CMOS) 仍用普通硅制成,工艺相对成熟,而对 几个重要的红外波段,都已经发展了性 能优良的本征红外探测器。因此,将两 者耦合起来组成混合焦平面技术,能获 得高量子效率高性能的红外FPA 。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混合式 ❖ 前照结构:探测器在前面受到照 射,电信号就在这同一面上被抽 出。-填充因子受到一定影响。 ❖ 背照结构:要求镶嵌探测器有薄 的光敏层,在光敏层上吸收辐射 ,产生的光生载流子从背面扩散 到前面,被P-N结检测到信号。 -填充因子高,目前FPA大多基 于这种结构。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Z平面技术 ❖ 根本特点:不同于单片式与混成式的二 维FPA 方式,所谓Z 平面:是一块立体 的FPA ,这是将信号读出及处理功能的 芯片 (包括低噪声前放、滤波器和多路 Z平面焦平面阵列原理示意图 传输等)采用叠层的方式组装起来,形 成信号处理模块,再把模块与探测器和 输入/输出线等连接在一起。 ❖ 该技术可用于光导型、光伏型等各种探 测器信号的读出/处理。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