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pdf

发展战略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战略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 一轮发展战略研究 把握机遇提升功能发挥优势创新发展 打造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的旗舰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2010 年 4 月 26 日 课题组成员 顾问: 鲁志强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课题负责人: 曹小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所长 杨建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 吴德金长春市市长助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张焕秋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林崇哲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梁洁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跟踪研究项目研究助理 课题编写组成员: 杨建龙、林崇哲、张勇、张亮、朱科、高登、王宝伦、张其立、 李宁、路红艳、丁文革、金英子、金海玉 导言 历经 18 年的艰苦创业,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经开)秉承 “艰 苦奋斗,永不满足”的 “赛得精神”,按照国务院提出的 “三为主、二致力、一 促进”的发展方针,取得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骄人成就,不仅实现了持续多年 的高速增长,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领先者,而且对长春市经济和社会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集聚先进生产力的示范区,充分展现了国家级开发区 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近年来,长经开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 发生了重要变化,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立足于两次创业的坚实基础,把握发 展环境全面变化的历史性机遇,全方位提升开发区功能,培育和发挥新的竞争优 势,依靠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已成为长经 开日益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长经开组织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为核心的 研究小组,通过全面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借鉴、系统运筹,展开了开发区新一 轮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力图改变传统发展观念,融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发展理 念于一体,按照新时期长吉图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全面勾画长经开新一轮发展 的战略蓝图。 把握机遇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产业格局重构和技术进步将明显加速,生 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低碳技术将可能取代信息技术,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 要动力,并推动全球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高增长周期。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 区域经济格局的重组进程也开始启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结构升级步 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十 年中,开发区将成为深化改革的 “试验田”和扩大开放的 “排头兵”,成为实施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打造城市圈、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结构调整、产业振兴、生态环保、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继续发 挥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肯定,长经开正在进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 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不进则退,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成为开发区 日益紧迫的战略任务。 提升功能 。作为引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旗舰”和长东北开发开 放先导区的核心区域,长经开在不断强化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需要站在 新的战略高度,面向更大区域的发展需求,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 打造新的“联通四方”的产业平台和产业集聚,全方位提升开发区的区域性服务 功能和国际化发展能力,尽快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 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东北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发挥优势。长经开具有四方面重要优势。第一是区位优势突出。长经开处于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前沿阵地,是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核心区和起步区, 是长春市 “双心、三翼、多组团”整体规划中工业化推进的主要区域,是长春市 城区面向吉林市、哈尔滨市的前沿,是区域性的交通连接枢纽。第二,投资环境 优良,软硬环境建设完备,连续两年在中部 9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 1 位。第三,产业基础雄厚扎实,目前已经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快 速消费品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为主导,制造业和服务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第 四,园区规划合理,基本形成了南北两区各具特色、产业分工协作关系清晰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