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全).docx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4.感觉测量 4.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并不是 4.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量之比是一个常数,用公式来表示:K 决定。费希纳在感觉大小和刺激强度之间,推导出一种数学关系式:P 4.4斯蒂文斯幂定律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了刺激强度与感觉量关系的幂定律,也称 乘方定律。他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 1.感觉阈限 a 选择好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物理量为横坐标,心理量为纵坐标) b 要尽量简化被试对刺激所做的反应(判断有无,辨别相同还是相异) c 测定的次数要多些(不是分界点而是过渡区,100 次以上) 1.3 影响感受性的三个因素 a 与如何测量阀限有关 b 与被试对任务的注意程度以及态度有关 a 自变量:刺激系列 在感觉的测定中能够充分体现极限法的特点: a 刺激是由递增递减两个系列组成; b 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呈现; d 每个系列的转折点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a自变量:两个刺激 标准刺激(固定的强度,大小不变),每次比较都出现。 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匹配呈现。 “+”“-” “=” D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叫主观相等点(PSE),理论上 PSE应与标准刺激(St)相等,但 实际有差距,叫常误(CE)。 常误 DL=[DLu+DLl]/2 =[(Lu-St)+(St-Ll)]/2 =[Lu-Ll]/2 2.4 极限法的变式——阶梯法 易产生动作误差,11 单选 求平均误差的方法有: a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数作为差别阈限的 估计值。 c 用每次调节结果的标准差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值。 4.4 不肯定间距的不稳定性 当采用三类反应,不肯定间距的大小则依赖于相等判断次数的多少。如果被试的相等判 4.5 恒定刺激法的变式 b 用对数单位的比较刺激系列。即刺激系列采用对数梯级。 (三)心理量表法 a符合三种基本假设。 A不是 a=b就是 a≠b,即对心理特质有明确的标志和测量单位。 B如果 a=b且 b=c,那么 a=c。有了这个假设间接量表才有可能。 C如果 ab,bc,那么 ac。 b有系统的测量理论。 c用直接量表法进行核对。 比例量表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有等距单位。 数量估计法是制作感觉比例法的一种直接方法。具体步骤为: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建立不同关照度下的主观明度感觉的关系量表。 2.3 制作等比量表应注意的问题 3.1 感觉等距法 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是制作等级评价量表常用的两种方法。 4.1 对偶比较法 4.2 等级排列法 (一)视觉现象和理论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的生理基础 反馈调节:感受器输入的外界信息经头脑加工,将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视觉器官的活动, 使视觉器官更有效地感知外部世界。 a 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一个是棒状一个是椎状。 光线有波长、强度、空间分布和持续时间等基本特性。 3.1.3 色觉缺陷。色觉缺陷包括色盲和色弱。 3.2 视觉对比 3.3 马赫带 3.6 闪光融合 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1.1 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 1.3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2.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 (一)听觉现象和听觉理论 1.听觉的含义 2.3 声音的掩蔽 3.1 耳的构造和功能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耳朵由三部分组成,即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 内耳包括前庭器官和耳蜗。 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包括三部分,鼓阶、中阶和前庭阶, 分隔鼓阶与中阶的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的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前庭器官中存在平衡觉的 感受器。 3.2 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4.1 频率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4.2 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 4.3行波理论 1.听觉现象的测定 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 1.1声音的心理特性 a 声波振幅和响度 d 听觉量表 A 音高量表 横坐标表示频率,纵坐标表示相应的音高,显示了音高随频率而改变的函数关系。 制定方法:二分法和多分法 指定:40 分贝的 1000 赫兹纯音的音高为 1000mel 横坐标表示声强,纵坐标表示相应的响度,显示了响度随声强而改变的函数关系。 制定方法:二分法、多分法。 指定:40 分贝的 1000 赫兹纯音的响度为 1sone。 C 等响曲线 D 等高线 等高线表示音高、音频和音强之间的关系。 e 听觉绝对阈限的测定 a 听觉掩蔽 B 噪音掩蔽 白噪音对纯音掩蔽实验的结果显示: 低强噪音对不同频率纯音的掩蔽效果差异较大。高强噪音对不同频率纯音的掩蔽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moyi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