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 约3.81千字
- 2020-09-18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1.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探究归纳动能的表达式.1
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通过动能动能定理的研究应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动能 1 三、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2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一 观看视频资料,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在初中学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人类利用动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观看 系列图片,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复习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 W=FS 、功的表达式:1、动能: 2 .动能(二)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那么,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初中做过的实验. 【演示实验】相碰,推动木块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物块B.介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让小球A1 做功。
2.演示并观察现象, ①让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1
图 滑块把物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②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 块把物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页5共 页1第
学生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高度h 前进的位移s
做功的本领 动能
大 大大 大 质量m相同小小 小 小
动能m s
前进的位移做功的本领 质量大大 大 大 相同高度h小小 小 小3.通过实验定性分析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质量越大、 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那么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mv的物体,它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通过大量精确的实验,人们发现:一个质量为,速度为E 表示动能,则有k与速度二次方乘积的一半。用
4、讲述动能的有关问题:(板书)
①动能的表达式
②动能是标量,无方向,求和只需用代数相加减
22s/kg?m1J?N?m?11 )③动能的单位:焦(J5、例题分析
【例题1】 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以10 m/s的速度奔跑;一颗质量为0.010 kg的子弹以800 m/s的速度射出;人和子弹相比,哪一个的动能大?
解:根据动能的定义式,人的动能是
子弹的动能是
通过比较可知,子弹比人的动能大。
6、小试身手
①我国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速度为
7.2km/s,它的动能是多少?
11??2329??E?1737.2?m10??J J10=4.48× k22②课本第74页“练习”第1题
(三).动能定理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也就是说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量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一个质量为m,初速度为v1的物体,受到外力F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一 页5共 页2第
个位移s,而物体的末速度变为v2。从功和能的角度看此过程,外力对物体做了功W,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EE-E来表示物体的动能,那么上面的表达式可以改写为:W=1.若用1kk2k表示表示?W????E???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教师介绍上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2.2k表示?E??? 物体的末动能;物体的初动能。1k .用语言把上式表达式叙述出来。3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4.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能定理既适合于任何情况下的做功情况,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因此,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时,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 ②受力分析,并确定各个力所做的功 ③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④列方程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说明汽车的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在一次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中,】 【例题2司机踩下刹车,使汽车在阻力作用下逐渐停止运动。下表中记录的是汽车在不同速度行驶时,制动 后所经过的距离。
vkm/h) 汽车速率/(
10
20
40
60
制动距/1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汽车的速率越大,制动的距离也越大?
2.让汽车载上3名乘客,再做同样的测试,结果发现制动距离加长了。试分析原因。
3.设汽车在以60 km/h的匀速率行驶的时候(没有乘客)制动,在表中填上制动距离的近似值。试说明你分析的依据和过程。
解:1.以汽车为研究对象。在制动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