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院校五个「校园改造实践案例」.docVIP

国内知名院校五个「校园改造实践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知名院校五个「校园改造实践案例」 知名院校校园改造实践案例一:最有文化记忆的校园改造清华大学胜因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清华大学校园就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地方,如果你再去偏安校园 深处的胜因院转一转, 也许更有体会。 书香门第、 红砖绿影。坐在树荫下,想象一下学界大师们来来往往的身影,自己也 跟着徜徉书海、心思幽远起来。 壹 :回望胜因院烂漫 1946 年的胜因院定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大师们云集于 此,结庐相伴;建筑和庭院相互映衬、绿树成荫——这里的 某棵国槐或许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亲手栽下?房下的某丛 野花是不是金老或者费老的杰作?细想之下不禁肃然起敬。 ? 胜因院位于清华大学大礼堂传统中轴线南段西侧,始建于 1946 年,是清华大学近代教师住宅群之一,先后共建成 54 座住宅,以质朴、亲切和富含生活气息为特色,是中国近代 住宅的重要实例。其得名,一因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曾租用昆 明“胜因寺”房屋为校舍,又因建于抗战胜利之后,因此具 双重纪念意义。胜因院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事务所基泰工程 司设计,具体由建筑师张镈负责。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徽 因也曾亲笔指导住宅设计。曾有多位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在胜 因院居住过,包括金岳霖、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张维和陆 士嘉夫妇、费孝通、邓以蛰、施嘉炀、李丕济、马约翰、刘 仙洲、汤佩松、吴景超、陶葆楷、李广田、美籍教授温德 (RobertWinter) 等。 零落 多年过去了,大师们早已远去,带走的可不止几片云彩。校园变迁使得胜因院局部低洼,加之缺乏市政排水设施,下雨就成了这里最大的敌人。为了防止外面的积水倒灌入室, 居民在一层大门的门槛外用水泥砌筑高达 40 公分的拦水坝;若赶上连续几天下雨, 出入都成困难。 除了内涝, 建筑损坏、私搭乱建、院落空间消失、植物良莠不齐等顽症同样蚕食着 胜因院的躯体。 贰 :再造胜因院 从接到任务到方案确定,整个设计研究过程长达半年(另外 还有充足的现场调整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一个不足 1 公顷的项目来说,设计者和委托者都是幸运的。回顾项目整个过 程,成功之处在于始终明确地抓住了核心目标——用雨洪管 理(现在称为“海绵城市” )设计理念和方法缓解内涝问题。其他一切景观设计内容(公共空间、教育、纪念)都围绕这个主题,以“配角”身份铺展。正是这种理性、含蓄的设计观,使得完成后的景观总是以若隐若现的姿态配合着建筑主体出现。事实证明这种“退居二线”的设计方式在胜因院的特殊地位和风貌下是正确的。 ▲?胜因院平面图 过程 雨洪管理设计研究步骤: 1. 场地竖向、 径流分析与汇水分区 划分通过分析确定 25、26、 29、 30 号建筑被划入同一汇水 分区,应当采取有力的雨洪管理措施以缓解场地积涝问题。 其他汇水分区根据径流规模采取相应雨洪管理措施。 2. 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研究团队在 2012 年 3 月 25 日上下午 各进行了一次现场测试,每次约 2.5h,在需要布置雨洪调蓄 设施的汇水分区的 2 处典型地点,获得 2 组土壤渗透系数数 据,第一组为 2.19× 10-5,第二组为 3.09× 10-6。数据显示, 场地土壤基本满足设计雨水入渗系统的渗透要求,但渗透性 不高,需换土来提高土壤渗透性能,且换后的入渗层厚度应 能保证蓄渗设计日雨量。 雨洪管理措施的选择、 计算与设计确定胜因院雨水花园的设计目标定为调蓄 1~2 年一遇 24h 暴雨 (日暴雨 )。据有关资 料,北京市 1 年一遇日暴雨雨量 45mm,2 年一遇 70mm。基 于此规模,胜因院总体设计 6 处雨水花园。在最低洼的 25、 26、29、 30 号楼所在汇水分区内设较大规模雨水花园,按 2 年一遇暴雨设计,过量雨水外排。其他庭院根据径流总量分 别设置一定规模雨水花园。 据 2012 年 7 月— 2013 年 10 月的 多次观测,其调蓄能力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 详细分析 与计算请参考《中国园林》 2014 年第一期,景观水文与历史 场所的融合——清华大学胜因院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TheMerging of Landscape Hydrology with HistoricalSite —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Shengyinyuan, TsinghuaUniversity? 竖向分析雨水花园定位:综合上述分析研究过程,最终确定了雨水花园的容量、功能和位置。此时需要根据场地实际的空间尺度,在考虑雨水花园下凹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一般边 缘高差不超过 500mm ,最深处不超过 700mm)的基础上,设计出合适的长宽比和形状,也可适当调整位置,将雨水花 园置于视觉焦点处, 突出其景观价值。 空间及场地环境分析 ?: 翻阅历史资料和参照场

文档评论(0)

138****55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