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技术 生物制品生产基本技术 生物制品生产的基本技术.ppt

生物制品技术 生物制品生产基本技术 生物制品生产的基本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生物制品生产的 基本技术 (二)、人工选育培养法 人工选育培养法就是分离的菌(毒、虫)株在培养和传代过程中采用某些理化和生物学方法诱发其发生变异,使毒力减弱或消失而仍保持一定的免疫原性。 有的毒力致弱后毒力稳定,用于制苗的代数不受限制;也有的在继代时免疫性亦随之丧失,制苗使用代数较窄。 入选的微生物要经过毒力和免疫原性稳定性测定,在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后不改变的,说明稳定性良好且有使用价值。 人工选育培养菌(毒、虫)种可具体分以下几种方法。 (二)、人工选育培养法 1、物理学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 度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生长繁殖温度,如果改变温度可引起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再通过选择生产性能比较稳定的变异株,如巴斯德将炭疽杆菌培养于42℃育成减毒株,用于预防注射;猪肺疫内蒙古系弱毒株也是经高温培养选育的。 (二)、人工选育培养法 (2)射 线 将微生物暴露于紫外线或χ射线、γ射线下,大大增强了微生物的突变频率,可从中选出变异株。如制造乙型脑炎疫苗的2-8弱毒株就是采用紫外线处理和小鼠皮下传代选育的。仔猪副寒C500号菌株选育过程中就使用了钴γ 射线处理。 (二)、人工选育培养法 2、化学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培养时的气体环境 需氧菌培养在厌氧环境中,或厌氧菌培养在有氧环境中,也能够逐渐适应,产生变异株。如Stern在二氧化碳环境中选育出了无荚膜的炭疽杆菌变异株, (二)、人工选育培养法 (2)改变培养基的组成 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或去掉其中物质可以引起变异,并使毒力下降,成为弱毒株。 如马流产C355弱毒株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了醋酸铊育成的;猪肺疫630弱毒株是在含海欧牌洗涤剂培养基中连续传代育成的;猪丹毒G4T10弱毒株是在含维黄素的血琼脂上培养选育的;Williams应用亚硝酸和羟胺诱变选育了腺病毒株。 能够引起变异的化学物质种类很多,除上述外还包括许多碱基化合物、烷基化合物以及吖啶类。 (二)、人工选育培养法 3、生物学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动物机体 将强毒菌(毒、虫)株通过非易感的动物机体,可以改变强毒株的毒力,使其成为弱毒株。 如将猪瘟强毒通过兔体传代使其成为猪瘟兔化弱毒用于疫苗生产,已在世界享有盛誉;通过鹌鹑成功地培育了鸡痘鹌鹑化弱毒;通过豚鼠成功地培育了布氏杆菌羊五号弱毒株;通过乳兔成功地培养了猪地方性肺炎乳兔化弱毒株等。也可以通过鸡胚培育弱毒株,如鸡胚致弱的羊痘鸡胚化弱毒。 (二)、人工选育培养法 (2)通过细胞培养物 将强毒力菌(毒、虫)株通过细胞培养物反复传代也可以使其毒力减弱或消失。 如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株,山羊痘细胞弱毒株,通过猪肾细胞继代的伪狂犬病弱毒株等。 通过上述方法人工选育培养的菌(毒、虫)种,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可能也会随之改变,但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遗传上稳定的弱的毒力和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三)、基因重组选育培养法 基因重组技术选育培养菌(毒、虫)种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将编码保护性抗原的目的基因导入载体中,使之得到表达,产生大量保护性抗原蛋白,并可用作疫苗。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疫苗称为基因工程疫苗。 目前用这种方法选育和研制成功的有大肠杆菌K88、K99重组菌株,用大肠杆菌表达口蹄疫抗原,在牛痘病中表达狂犬病病毒的表面糖蛋白等。 这一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不仅能够把各种微生物的基因进行如愿重组,使没有可用疫苗或虽有疫苗而在生产上存在很大困难的疾病的免疫预防得到可能的解决,而且将有许多更安全有效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代替常规疫苗制品。这一技术将为疫苗研制开辟广阔的前景。 (四)、菌(毒、虫)种的保藏 微生物一旦被入选为种子,应立即冻干并保存。 冻干后的细菌于4℃的条件下保存;冻干后的病毒在低于-20 ℃的条件下保存。这样可以保存多年而形状不改变。 为避免污染动物内源性细菌和病毒,入选的菌(毒、虫)种不应再通过动物体传代。如果通过动物体传代,分离物必须按照新的菌(毒、虫)种对待进行全部测定,证明可以使用后,保存备用。 保存的菌(毒、虫)种使用时,传代后应测定其理化性状、毒力和免疫原性,符合标准者方可使用。 第二节、生物制品的灭活剂与保护剂 一、灭活与灭活剂Inactivation and Inactivator 凡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及血清中补体活性,或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和致病作用,均称之为“灭活”。 适当的灭活剂和灭活方法,对微生物抗原性及免疫原性没有影响。 研究灭活生物制品,重要条件是选择适当的灭活剂和灭活方法。 * * * * 厂房、设施和仪器设备 《GMP》证书是疫苗生产的准入证, 疫苗生产必需拥有与生产工艺相符合的生产线 GMP 生产车间设计要求 功能区:抗原制备区、成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