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考试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 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6000 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 2000 多 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 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代表着中国 4000 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中国的青铜器类型有炊器、 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2.饕餮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 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 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 装饰性很强, 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 与古代汉族人民 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是一种想象 中的神秘怪兽,“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3.兽面纹(同上) 4.窃曲纹: 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其名称是据《吕氏春秋》而来。始见于西周,盛行于 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仍见沿用。基本特征是一个横置的 S 形,正符合于“上下皆曲”的特点。 是一种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物纹样, 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化。 一般由两端 回钩的或 “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带有明显的由鸟纹、龙纹衍化而来的痕迹。 5.凤鸟纹: 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象征吉祥。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 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 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 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 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凤鸟纹多饰於鼎、簋、尊、卣、爵、觯、觥、彝、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 6.唐三彩: 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造型丰富多彩,又以动物造型居多。器物形体圆润、饱满,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7.金文:中国古汉字书体的一种, 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叫钟鼎文。 产生于商朝,盛行于周朝, 至秦汉逐渐衰落。 金文笔道肥粗, 弯笔多, 团块多。 字体整齐遒丽, 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 有代表性,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 《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 文中的上乘之作。 8.曹衣出水: 又称“曹家样” ,是由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图 画见闻志》 说曹仲达的人物画, 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 似衣披薄纱, 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 感,后人因之命名。“曹衣出水 是与 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 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前者笔法刚劲稠叠, 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 犹如刚从水 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9.吴带当风: 是由唐代画家吴道子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皱画法之一。笔势圆转,所画 衣带如被风吹拂。 后人以之称美吴道子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与曹衣出水相反, 主要是指 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前者笔法刚劲稠叠, 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10.昭陵六骏: 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 雕刻线条流畅, 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 分别名为 “拳毛騧 ”、 “什伐赤 ”、 “白蹄乌 ”、 “特勒骠 ”、 “青骓 ”、 “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11.荆关董巨: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的并称。荆浩、关仝两 人属北方画派,作品沉郁雄浑,气势宏大,尽显北方山河的雄奇;董源、巨然属南方画派, 笔法细腻,写尽江南风景的秀美。 荆关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