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2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9讲.ppt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2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9讲.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前一时期的内容,包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其中前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后20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20年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后一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分别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1.背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2.实施 (1)“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①背景:建国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落后。 ②特点:优先发展__________。 ③成就:__________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____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④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归纳拓展] “一五”计划有什么特点? (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3)“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①开始: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__________进行改造。 ②实施: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工业者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业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所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其中的“和平过渡”既不是由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也不是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③完成:到__________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④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3.成就: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归纳拓展] 1.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正确决策 (1)中共八大 ①内容: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_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②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2)国民经济的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 2.失误:1958年“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__运动。 结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造成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年)。 1.动乱全面开始——经济建设大混乱。 2.后果:__________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桃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