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永城吹打会蜜蜂叫的唢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PAGE PAGE # 綦江永城吹打会蜜蜂叫的唢呐 人的唱腔、鸟的鸣叫、马的蹄声,甚至还能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 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一把唢呐在 永城吹打传承人刘道荣的手里,演绎出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一声唢呐响了三百多年 “滴滴答,滴滴答……” 2014年9月27日,在陕西韩城举办的 第二届“司马迁杯”全国锣鼓大赛上,一曲大型民间吹打合奏乐《安 逸,安逸,安灯儿逸》迷住了前来凑热闹的观众。舞台上,演奏者有 的拿着仅15厘米长的“叽呐子”,吹出的高音明亮迸脆;有的拿着 30厘米长的“三台”,声音悠远清扬;有的拿着杆长就有180厘米的 “特台”,加上80厘米的口径,立起来几乎有两个成人那么高,吹奏 出来的音色浑厚圆润,极富磁性;有的则敲着大鼓或打着苏钗……唢 呐、锣鼓、钹、镲在綦江永城刘家班数十名成员天衣无缝的配合中传 出欢快流畅的乐声。 “经过开幕式、巡游表演、精彩赛事等流程后,我们永城刘家班 的吹打获得了铜奖。”回想当时的比赛场景,已是75岁高龄的永城吹 打刘家班现任班主刘道荣依然历历在目。“从明朝成化年间创立刘家 班至今,我们获得的荣誉实在太多,这仅仅是其中一项。”刘道荣说。 刘家班能够取得众多荣誉,得感谢它的创始人一一刘道荣的先祖刘义 文。 刘道荣先祖刘义文原是湖北孝感犀牛坪人,从小就爱好音乐,年 少时,因没有更多的娱乐项目,刘义文常常自制竹笛、竹哨吹歌自乐, 平时喜欢带一帮小孩用瓢盆碗蛊等生活用品当作乐器敲打。 5岁那年, 邻居家办丧事,请来唢呐队吹奏,刘义文趁着人们吃饭之机,偷偷拿 起唢呐吹奏起来,声音竟然出奇地圆润动听,令在场众人大吃一惊, 赞叹他是音乐天才。一位老师傅相中了他,并收他为徒,从此以后, 刘义文就随着唢呐师傅走乡串户,开始了吹吹打打的生活。 15岁时,刘义文牵头领着兄弟和侄子组建了自己的锣鼓队。那 时,大伙只觉得吹唢呐打锣鼓是一件好玩的事,他们常常聚在院坝, 刘义文当师傅,轮流教授大家吹奏或打击技法,直至深夜。时间久了, 刘家班吹打乐队渐渐成形,在相邻村镇名声渐显,当地人有什么红白 事都找到他们。就这样,他们以大带小,以老传幼,刘家班就此延续 发展了下来。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刘家班第7代传人刘继梳举家迁往 四川,唢呐和锣鼓家什也被带到万盛。时光荏苒,乐班第 13代传人 由万盛迁居紧邻的綦江永城镇,永城吹打由此形成。民国初期,永城 吹打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国民政府出台了新的礼俗制度, 把“奏乐”纳入在这一制度当中,使民间吹打乐如虎添翼,永城吹打 迎来了最光耀的时期,在民间“闹翻了天”。 那时,永城镇流传一段谚语:“七寸唢呐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 有,婚丧嫁娶没有它,闷声闷气蛮难受。”在大家心里,有事不请唢 呐就会显得冷清,唢呐越多也就越隆重。因此,无论是红白事还是祭 祀,都离不开唢呐,而且人们往往把唢呐的多少作为衡量红白事或者 祭祀仪式大小的标准。永城镇即使生活再拮据的家庭,遇到事都会请 吹打乐队进行演奏,以免丢了面子。 经过三百多年的不断发展,永城刘家班的唢呐“建制”已然齐全。 吹奏要用大小不同的七种唢呐,从小到大依次是“叽呐子”、“三台”、 “二台”、“头台”、“莽台”、“大台”、“特台”。到了重庆之后,刘家 班先辈更是吸收了川剧里的川钹、 堂鼓、竹节鼓、苏钗、铰子、钩锣、 荡锣、小马锣、大鼓等打击乐器,另外配上自制的鸟鸣器、哨子等, 以营造各种情景氛围和模拟鸟叫声……这些组合在一起, 几乎覆盖了 所有的高中低音域。 与其他吹打流派相比,永城刘家班的吹打更显阳刚之气,以音域 宽、音量大、力度厚、音色明快、穿透力强的吹奏风格享誉渝南黔北。 因吹奏时用喉头的颤动促使唢呐发出蜜蜂一样的嗡嗡声, 永城刘家班 又被称为“马蜂派”。 唢呐吹奏是个技术活 作为刘家班第16代传人,刘道荣从10岁开始练习唢呐,他的父 亲刘应奎是一名善解音律的晚清秀才,是当时綦江西线“马蜂派”的 代表人物。受父亲影响,在学习吹唢呐的同时,刘道荣还学会了钹、 锣、鼓、镲等乐器的打击技巧。当然,这其中最难学的还是吹唢呐。 唢呐不是个复杂的乐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在木制的锥形管上 开八个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野麦杆哨 或芦苇哨,木管下端有一竹编或金属制成的碗状扩音器。 可就是这样 朴实甚至有些简陋的结构,吹奏起来却并不如想象般容易。 吹奏唢呐往往比较费气,音调越高耗的气量就越大,所以要求演 奏者必须拥有很强的肺活量。为了能够有足够的气量,刘道荣当时想 了很多办法:跑步、爬山、游泳、憋气……甚至用嘴含着吸管大小的 麦秆对着一碗水不停呼气。后来,他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循环换气 法”在演奏的间隙换气,这样的吹奏使得气息饱满不息,可以使乐

文档评论(0)

梦幻飞迷0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