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米之乡湖州
(画外音)杭州谚云:“东门菜,西 门水,南 门柴,北门米。”说的
是南宋都城临安专门市场的分布。城北武 门外,来自苏州、湖州等
地的粮船,都集中在米市巷一带,这里就形成了专业性的米市。宋代
吴自牧《梦粱录·米铺》记载 :“本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
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接客出粜”。湖州的大米沿大
运河或东苕溪入余杭塘而进杭州城北,贩运十分便利。杭州米市的米
以来自湖州的为最多,并因此形成“湖州市”。现在杭州的地名“湖墅”便
是由“湖州市”演变而来的。
(专家)稻作文化广泛涉及由水稻生产发生出来的社会生活
的所有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文化层面:第一个文化层面是物质层面。稻
作生产主要是一种物质生产,收获的稻谷和柴禾都是物质文化。犁、 、
水车、风车、杵臼等稻作器具也是物质文化。第二个文化层面是政治
层面。政府组织的稻田垦殖和水利工程,历代的田赋、漕粮,当下的土
地流转和粮食生产专业园区等,都属于政治文化。第三个文化层面是
精神层面,民俗学所研究的稻作文化大多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
湖州的稻作文化源渊流长。湖城北郊的邱城遗址,属马家浜文化
和良渚文化之间。该遗址尽管没有直接出土稻谷遗存,但科学家还是
从出土文物中检测到了稻植硅体。邱城遗址出土的石犁是考古发现的
最早一批石犁之一,是从河姆渡先民的耜耕向良渚先民的犁耕转变的
标志性稻作器具。
毗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存,约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
早期阶段。考古工作者在西区墓葬土台堆筑的坯料形红烧土上,发现
了夹杂一定比例的秕谷和草茎。我们可以推测,当时已经能生产大量
稻谷。在红烧土中掺和秕谷,应属于废物利用。
湖州南郊的钱山漾文化遗址,出土了四五千年前的稻谷遗存。钱
山漾遗址分三区,在甲区和乙区第四文化层都发现成堆的碳化稻谷和
大米。稻谷纵沟及残留的颖壳都清晰可辨。在乙区第四文化层,发现
一块粗厚的黑陶片上有好几粒稻谷印痕,其中有一粒特别明显,这可
能是当时制陶时作为掺和料加进去的。钱山漾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石
犁、石刀等稻作器具,将稻谷加工成大米的木杵和陶臼,装运谷米的
竹编器具,烧饭和吃饭的陶鼎、陶盘等。总之,四、五千年前的钱山漾
先民就有了较为发达的稻作文化,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稻作文化的先进
水平。
石犁、“耘田器”是钱山漾遗址典型的新式农具。钱山漾遗址发现
的石犁数量之多,正可以与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相媲美。如果说河
姆渡的农耕是“耜耕”的话,那么,钱山漾已经发展到“犁耕” 了。
我们知道,原始农业最初使用刀耕火种,然后转到耜耕或锄耕。刀
耕的要点是烧除地面草木后直接播种,因而必须年年或隔年就要放弃,
另找新地,要等到弃耕地面的植被恢复生长,才能进行第二次的刀耕。
进入耜耕以后,土地可以连续使用的年限大大延长了,因为翻土可以
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到了使用人力拉的石犁,就更进一步提高了耕
田的效率,因为耜耕或锄耕是间歇性的翻土,每翻一耜或一锄土,人
就后退一步,又重新翻一耜或一锄;而石犁是连续性的翻土,人拉犁头
可以一直向前行进,土块随着陆续翻起,中间没有间歇。比起耜耕来,
人力拉的犁耕,其劳动效率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发展到用牛拉犁,一
人一牛的耕田效率是一个人耜耕的十几倍。
(画外音)栽培稻是从野生稻引种栽培而来的。关于世界稻作文
化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大都主张世界稻作起源的“ 多中心论”。“ 多中心
论”主张亚洲载培稻的起源不只一个中心,在互相分离的区域,只要
各自拥有野生稻资源,拥有自成体系的原始农耕文化,并发现了相应
阶段的原始稻作遗存,那里就完全可能是一个独立起源的稻作农业区。
距今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包括湖州在内的太湖流域,便有
丰富的野生稻资源。按照“ 多中心论”,湖州所在的太湖流域便是世界
稻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且还是新石器时代世界稻作文化最发达的
地区。
(专家)据考古发现推断,人类先尝试种植瓜果、蔬菜之类,积累
了一定的种植经验,再开始尝试种植主要粮食作物。吴越先民或是在
烧烤猎物时,偶尔在灰烬中捡到火中爆过的米粒,闻上去香喷喷的,试
着吃吃看,这些“爆米花”味道还不错,于是就萌发了种植稻谷的欲望。
年复一年,野生稻便慢慢被驯化成人工栽培稻,先民们种植稻谷的技
艺也日渐长进。人工栽培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