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肺部的解剖结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肋骨联合锁骨下动脉 窝 仅供个人参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肺部的解剖结构 呼吸系统正常 X 线影像表现 胸片是由胸内外组织形成前后重迭的复合影像。必须熟悉 X 线片上各种影像的正常及其 变异,以免误诊。分为胸廓、纵隔障、横膈、胸膜和肺五部分描述。 一、胸廓 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 (一)软组织(图 3-1) 3- 1 胸壁的软组织及骨骼 部分可能诊断错误的情况(附叶间裂的变异) 1.颈肋 2 . 胸锁乳突肌 3. 第一、二肋骨的伴随阴影 4 . 奇叶裂 5.肋骨前端骨桥关节形成 6. 7.叉状肋 8.上中叶间裂(水平叶裂) 9.(略) 10. 下副叶裂 11.乳头 12 .乳房 13. 14. 肋软骨钙化 15. 肋骨沟 16.左副中叶裂 17.胸大肌 18.肩胛骨边缘 19.菱形 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 柄和锁骨内端, 遮盖肺尖内侧形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均匀影。 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 褶相连,后者表现为锁骨上缘 3~ 5mm 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2.胸大肌 胸大肌发达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 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连续,右侧常较明显,勿误为肺内病变。 3.女性乳房和乳头 乳房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 上缘不清、 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随着乳房形状、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 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形成小结节状影, 年龄较大的妇女多见, 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 (二)骨骼 肋骨: 肋骨位于胸椎两侧, 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形成肋弓,后 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 第 1~ 10 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软骨不显影故胸片 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 20~ 30 岁第一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着年龄增长,其它肋骨也自下 而上逐条钙化, 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斑点状致密影,勿误认为肺内病变。 肋骨有多种先天 性变异,常见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现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 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突起,勿 误为肺内病变。 还有肋骨联合, 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 六肋骨间 骨联合为最常见,有时会误认为胸内病变。 锁骨: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形成胸锁关节, 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相等, 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 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 为菱形韧带附着处, 勿误为病变。 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 可影响观察肺内病变, 亦勿误认为局部胸膜增厚。 胸骨与胸椎: 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 只有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 突可露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巴结,通过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 1- 4 胸椎。 二、纵隔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 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辩外,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 ,我们采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九分区法, 即在侧位胸片上, 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方向划两条线, 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方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 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 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 主动 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范围。 ③后纵隔障: 食管前缘以后内含食管, 降主动脉, 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巴结等。 横的方向划为自胸骨柄、 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水平线, 其上为上纵隔, 该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为中纵隔, 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隔。 (图 3- 2) 正常纵隔的宽度受体位和呼吸的影响,卧位及呼气时,纵隔宽而短。立位及吸气时,纵隔窄而长,尤以小儿为显着。婴幼儿的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呈弧形或帆形影。 3- 2 纵隔分区 三、膈肌(横膈) 膈肌分左右两叶,由薄层肌腱组织构成,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园顶状。膈在外侧及前、 后方与胸壁相交形成肋膈角,在内侧与心脏之间形成心膈角。膈的圆顶偏内前方、因而外、 后肋膈角深而锐利。 吸气时横膈位置降低, 膈顶相当于第十后肋或第六前肋平面, 右膈较左膈约高 1~2cm.呼气时横膈升高,膈肌运动为呼吸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静呼吸时横膈的 运动范围约为 1~ 3cm,

文档评论(0)

135****88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