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 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 道数学难题:“大约在 200 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 数学家提出了 lsquo; 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 rsquo; ,简称 1+l 。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 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 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 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 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200 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 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 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 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 ! 这引人 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 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 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 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 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 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 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 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 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 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 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 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 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 在那 不足 6 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 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1957 年,陈景润被调到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 经过 10 多年的推算,在 1965 年 5 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 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 2 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 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 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 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 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 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作家徐迟在 《哥德巴赫猜想》 中这样描绘陈景润的内心世 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我是病入膏肓了。细菌 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 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 ! 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 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 ”对于陈景润的贡献, 中国的数学家们有过这样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 论领域 250 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 计师邓小平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像陈景润这样的 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