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药理学 抗恶性肿瘤药 抗肿瘤药.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恶性肿瘤药物 Antineoplastic drugs 药理学教研室 * 肿瘤 Tumor: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概 述 癌症 cancer/恶性肿瘤 malignant neoplasm 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或第二位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恶性肿瘤的治疗 是临床医学急迫要求解决的问题。也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细胞毒类药物治疗) 中医药治疗 1. 治疗癌症常用的中药:灵芝、红豆杉、蟾蜍、冬虫夏草、西洋参、全蝎、黄芪、当归、三七、绞股蓝、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 2. 治疗癌症的方剂:启膈散、通幽汤、生脉饮、五味消毒饮、茵陈蒿汤、柴胡疏肝散、一贯煎等。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生物治疗:免疫或细胞因子治疗,肿瘤疫苗 基因治疗:将目的基因、抑癌基因导入靶细胞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类 烷化剂 氮芥类,亚硝脲类,乙撑亚胺类,环氧化物类 抗代谢药 氟尿嘧啶,巯嘌呤,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羟基脲 抗肿瘤抗生素 放线菌素类,丝裂霉素,博来霉素,蒽环类, 抗肿瘤植物药 影响微管蛋白活性的药物(长春碱及紫杉醇类) 拓扑异构酶抑制药(喜树碱类及鬼臼毒素类) 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三尖杉碱类) 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及抗雌激素类,雄激素及抗雄激素类,孕激素 其他类 铂类配合物:顺铂,卡铂 三氮烯类:达卡巴嗪;甲基肼类:丙卡巴肼 酶类: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类 干扰核酸---RNA和DNA生物合成 影响DNA结构功能及其复制 干扰转录过程 阻止RNA合成 影响激素 平衡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1.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CCNSA (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烷化剂,抗肿瘤的抗生素,铂类配合物 2.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CCSA 抗代谢药,长春碱类 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 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 选择性差,毒性大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对肿瘤细胞虽然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不如抗菌药对细菌的选择性高。 大多数抗癌药在杀伤癌细胞同时往往对一些更新快的正常组织也产生明显毒性。 根据毒性反应发生时间的远近分为: 近期毒性和远期毒性 根据毒性反应的特点分为: 共有毒性和特殊毒性 一. 近期毒性 (一)共有的毒性反应 1. 骨髓造血抑制 2. 胃肠道毒性 3. 皮肤及毛发损害 最严重不良反应。 限制了用药剂量,影响疗效发挥。 表现:白细胞、血小板等减少。 预防措施: 停药或更换其他骨髓抑制较少的药物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 对症处理,应用升高白细胞、血小板的药物; 预防感染等。 1.骨髓造血抑制 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严重的恶心、呕吐 一般认为是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 中枢性止吐药氯丙嗪、甲氧氯普胺,特别是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可对抗之。 消化道黏膜损害:如口腔炎、咽喉炎、黏膜水肿、腹痛、腹泻等。 严重者可使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等。 2.胃肠道毒性 皮肤出现红斑、水肿,以博来霉素多见; 色素沉着多见于应用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后,与药物沉着于皮下组织有关; 脱发现象多见于应用烷化剂后。 3.皮肤及毛发损害 (二)特殊性毒性反应 1. 肺部毒性:博来霉素---肺纤维化,环磷酰胺 2. 心脏毒性:三尖杉碱---心率↑,心肌缺血性受损 多柔比星,柔红霉素,丝裂霉素C 3. 肝、肾、膀胱毒性: 巯嘌呤、甲氨蝶呤---肝大、黄疸、肝功能↓ 环磷酰胺,L-门冬酰胺酶,顺铂 4. 神经系统毒性:长春新碱, L-门冬酰胺酶 5. 免疫抑制:抑制和杀伤免疫细胞,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继发感染。 二. 远期毒性 生殖系统毒性:引起不育或致畸胎 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 * * 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宣告发现结核杆菌。 * * * * * 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宣告发现结核杆菌。 * * *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