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课后习题改编举例.doc

《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课后习题改编举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教材习题的处理应“与时俱进”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庞友海 (409000) 内容提要:不少高考试题,都可从教材习题中找到一些影子,反映教材编者与高考命题者对一些重点内容有着某些共识,但鉴于高考本身的超前性,不可避免出现教材习题的滞后,因此,历史老师在教学时必须根据高考要求对课后习题进行加工。 教材上的习题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或起到巩固基础、培养能力的作用,或进行思想教育,起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但由于高考改革的超前性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上的习题也会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变得有些滞后。因此对教材上的习题不能按部就班地长期沿用,而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它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应新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新的教材观对历史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仔细研究了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少试题都从教材习题中找到一些影子。如2004年全国文综(Ⅰ)37题“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教材设计的是“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39题“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教材设计了一道选择题“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标志”。2005年广东历史卷29题关于王安石变法时的社会危机、教育改革措施及评价,教材设计了一道问答题“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效果和失败原因,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等(人教版试验修订本)。从以上高考试题和教材习题的比较,不难发现,这些高考试题就是对教材课后习题的“发展”,其难度明显增加,问题变得灵活。这也许是巧合,高考命题者并没有刻意去对教材习题进行加工改造,而是英雄所见略同,都认为这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或有利于考查能力的重点知识。但有一点必须承认,不管是有意对习题的“发展”,还是英雄所见略同,都给我们历史老师一个启示,教材上的习题必须重视,对教材习题的改造尤其应该重视。下面以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使用人教版试验修订本)课后习题为例,试着进行改造,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原题见上册6页二题)有西方学者称: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试用史实驳斥这一谬论? 解题指导:原题是一个开放型的问答题,但从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教材内容很难对鸦片战争的商业性质作出回答。改编后,试题着重强调这场战争的侵略性,紧扣了教材,降低了难度,也更能体现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要求。本教材的编者马执斌先生与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和部分中学教师关于这道题的答案在天津《历史教学》2005·5—8期进行了一场笔战。由此可见,专家都有分歧,让中学生去做实在是难为他们了。 2、(原题见上册15页二、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与俄国在侵华目标上有何差异?其原因何在? 解题指导:原题只是知识的再现,没有思维含量,采取问答题的形式实在没有必要。改编后着重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 3、(原题见上册24页阅读与思考)材料一 “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勿贪世上之福,克已安贫,以求死后永享天堂之真福。”   —梁发《劝世良言》 材料二 “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材料三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请回答: = 1 \* GB2 ⑴洪秀全的思想与《劝世良言》有什么本质区别? = 2 \* GB2 ⑵区别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解题指导:改编后增加对原因的分析,使学生不仅明白“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4、(见上册31页三)材料一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请回答: = 1 \* GB2 ⑴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分别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 2 \* GB2 ⑵如何看待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 解题指导:原题要学生对《资政新篇》是否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进行判断,编者的意图及教参所给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但若学生用肯定的方式进行回答,并指出二者在反封建方面有继承关系,从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发展到资本主义理想,难道说是错误的?象此类不便把握的问题最好避免的好。近年的高考试题都尽量避免有争议的问题出现。经改编后,避免了歧义,要求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