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3节 明代的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勃兴 沉寂 禁毁 从 明 朝 至 立 明中叶以后 孝 国 宗 弘 十 治 八 年 间 从明朝立国至孝宗弘治十八年 (1505年)的130余年间 ,明朝书院处 于沉寂状态。 当时,统治者重视学校教育 ,大力发展官学。 同时,又大力提倡科举 ,并将科举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 书院比较 自由的学风 ,也有悖于明初的专制统治。 一方面士人为了获取功名利禄 ,纷纷趋向官学 ,书院受到冷落 ;另一方面 , 统治者既然通过官学和科举 ,已满足了对于人才的需要 ,也就无意再兴办 书院。 明朝书院自正德 (1506 -1521年 )之后 ,开始兴盛起来 ,至嘉靖年间 (1522 -1566年)勃兴。 明中叶以后书院兴盛的主要原因 : 第一、明朝统治者已经衰败 ,内部矛盾激化 ,尤其是出现了宦官专权 , 排斥异己,打击反对派。 第二、科举腐败 ,官学衰落。 第三、湛若水、王守仁等著名学者的倡导。 明中叶以后书院的发展命运多舛 ,曾先后四次遭到当权者的禁毁。 第一次是在嘉靖十六年 (1537年) 第二次是在嘉靖十七年 (1538年) 第三次是在万历七年 (1579年) 第四次是在天启五年 (1625年) 第一次是在嘉靖十六年 (1537年) “御史游居敬疏斥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 ,倡其邪学 ,广收无赖 ,私创书院, 乞戒谕以正人心。帝慰留若水 ,而令所司毁其书院”湛若水虽保留了官职 , 但所创立的书院却遭到了禁毁。 第二次是在嘉靖十七年 (1538年) 这次毁书院显然是受到上年的影响,吏部尚书许赞以官学废坏不修 ,而各 地别起书院,不仅耗财 , “动费万金”,而且还与官学争师, “征取各属师儒 , 赴院会讲”,上书请求 “毁天下书院”,诏从其言。 第三次是在万历七年 (1579年) 执政的张居正憎恶书院聚徒讲学 ,遂以常州知府施观 民科敛 民财私创书 院为借 口,请毁书院。结果 ,是年正月 , “诏毁天下书院。……尽改各省书 院为公廨 ,凡先后毁应天等府书院六十四处。” 第四次是在天启五年 (1625年) 当时宦官魏忠贤专权 ,专横跋扈 ,坑害异 己,朝政极度腐败。 魏忠贤 党人为倾东林 ,遂矫 旨 “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 官方越禁 ,民间越办 ;越是禁毁 ,越是发展 ,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一.经费管理 “书院经费是指 ,为了保证书院开展正常的活 动而投入和消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明朝时期的书院经费一般由钱、粮、田租、地亩、 利息等组成 ,有政府拨款 ,有地方官员捐款 ,有 士绅捐款 ,有乡民捐助 ,大致分为这几种 ,这也 是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 二.人员管理 一是严格 山长选拔。二是强化生员管理。首 先是明确生员考试 ;其次 ,对于不服从书院管理、 不按时上课的学生也有规定 : “内外课生童一次 不应课者 ,停支十 日膏火。两次不应课者 ,停支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