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2015质量部-内审检查表.docx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SO9001:2015 版内审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过程 /责任人 质量部 日期 2016/9/21 审核员 倪土根 标准条款 审 核 要 点 审核记录(符合打√) 不符合打×并描述 5.3 1.组织各个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确定并予以沟通? √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2.组织所有员工是否清楚本职范围并被有效沟通履行? √ 1. 是否识别和控制本部门的风险? √ 2. 是否在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所建立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和持 √ 续改进的承诺,是否一致? 6.1 3. 所建立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目标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是否相互保证? √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 4. 所建立的质量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如设备, 工艺水平 √ 等目标?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5.组织质量目标更改策划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保贯彻质量方针, √ QMS 的完整性? 1.组织的测量和监视装置是否根据质量控制、保证和改进要求配置?所配置 √ 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组织已规定了哪些监视和测量活动?组织通过建立哪些过程,确保上述活 √ 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3.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量值传递系统,可追溯至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 √ 基准? 7.1.5 4 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系统?所有测量设备校准均已纳入校准系统,并 规定了校准或验证周期?测量是否已按规定周期或在使用前得到校准或验 √ 监视和测量资源 证? . 5.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没有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基准时,组织是否制定用 √ 于校准或验证的文件? 6.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结果是否建立记录并予保持?是否建立标识,用于确 √ 定其校准状态? 7.测量设备调整或再调整情况、方法及要求是否明确?调整过程是否受控、 √ 防止调整使测量结果失效的措施有哪些并被实施? 1 ISO9001:2015 版内审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过程 /责任人 质量部 日期 2016/9/21 审核员 倪土根 标准条款 审 核 要 点 审核记录(符合打√) 不符合打×并描述 8.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评价并记 √ 录?组织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 9.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在初次使用前是否得到确认和记录?对需 √ 重新确认的情况是否规定、实施并有记录? 10.对测量设备需重新校准(校准周期以外的)情况是否确定并予实施? √ 11.测量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是否有适宜的防护措施, 防止损坏或失 √ 效? 1 采购产品特性的测量和监控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并被执行? √ 2.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半成品(在制品)特性的测量和监控,策划结 √ 果是否形成文件并被执行? 3.产品交付前,对产品特性是否进行测量和监控?交付顾客的产品是否符合 下列条件: ⑴所有规定的测量或监控项目都已圆满完成? √ 8.6 ⑵交付前产品测量和监控结果符合接收准则?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⑶有关证据齐备并获认可? 4.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产品特性的接收准则是否确定并被遵守?产 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充分、可靠并被保持?测量或监控记录上是否指 √ 明有权力放行产品的人员(如签名)? 5.根据产品特性测量和监控文件的规定,测量和监控活动没有完成之前,需 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时,是否得到组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或适用时顾客的 √ 批准? 1.组织是否建立、保持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该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并对组织各个过程、各种情况不合格品评审、处置作出了明确的、合适的规 √ 8.7 定?其被实施能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2.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人员及权限是否明确?不合格品是否在具有资格的 √ 人员评审后才进行处置? 2 受审核部门 /过程 /责任人 标准条款 9.1.3 分析与评价  ISO9001:2015 版内审检查表 质量部 日期 2016/9/21 审核员 倪土根 审 核 要 点 审核记录(符合打√) 不符合打×并描述 3.所选择的不合格品处置方式是否符合要求?让步时,是否经授权人批准或 按顾客要求批准?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是否采取措施,消除发现 √ 的不合格或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4.对不合格品的性质、评审、处置(包括让步批准)是否保持记录? √ 5.对交付或开始使用后的不合格品,组织是否区分轻重缓急、指定人员迅速 确认不合格品,采取补救措施,解决顾客当前不满意?该措施是否与其所产 √ 生的影响(包括潜在的)相适应? 组织是否建立、实施了数据分析规定?通过数据分析,应提供的信息是否包 括: × ,未能提供过程 ⑵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能力趋势的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