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3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十二讲 明夷待访 黄梨洲,名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南雷,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黄尊素 是东林党人,博览群书,官居监察御史。黄梨洲少年时期随父母居住京城。父 亲对他影响有二:其一,黄尊素对于黄梨洲的培养并不局限在科举之业,而是 任其博览群书。其二,黄尊素与东林党人议论国是独让黄梨洲在侧,使他能够 知晓朝内忠奸之分。少年时期的影响促发黄梨洲的广泛兴趣并使他对政治具有 独特的敏感。后来父亲被阉党所害,临行前嘱咐黄梨洲道:“学者不可不通知 史事”,并让黄梨洲拜刘蕺山为师。崇祯元年,黄梨洲袖藏长锥,进京鸣冤, 在公堂上锥刺杀父仇人。报仇雪恨后,扶柩南归。甲申之变,刘蕺山绝食而 死,为国殉节。黄梨洲继续参加抗清运动,运兵浙东,浮舟海上。抗清失败 后,黄梨洲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亡命于越山浙水之间,最后选择归隐著述 直至去世。 黄梨洲最后的三十三年是著述的辉煌时期。他归隐之后,开始搜罗藏书, 潜心向学,大部分哲学上的代表性著作都完成于这一时期。黄梨洲继承了刘蕺 山的思想,认为“盈天地者皆气也”,并主张心灵可以通达天地之主宰。但 是,黄梨洲做工夫不似刘蕺山那么艰苦,而是将工夫用在各类学问的研究上。 因此,黄梨洲在易学、地理、音律、历法、算术、礼制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 献。在哲学研究上,他主要的著作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为学案体,全书架构清晰,脉络分明,记录了有明一代的儒 学发展史。各家学案都有一定的体例:首先列出序言,标明此学案中主要思想 家的思想要旨与学派传承;随后逐个附上思想家的小传,简述其一生事业与学 术精神;最后摘抄此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语录论著,并不时加上自己的点评。 黄梨洲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作为政治哲学的《明夷待访录》。在该书 中,黄梨洲反思传统政治的弊端,并基于儒家义理构建出理想的政治设计。 “明夷”是《周易》中一卦名。明夷卦上坤下离,坤象征着地,离象征着 火。卦象的意思是火在地下。意思是说,太阳在大地下面,虽然有所缺憾但仍 旧保持着明亮,这是光明前的黑暗。“待访录”之名取自“箕子之见访”。箕 子是商纣王的叔父。纣王荒淫无度,箕子加以劝谏,纣王非但不听,反而将箕 子囚禁牢笼。周武王伐商后,特意向箕子请教治国方略。箕子献出洪范九畴帮 助周武王治理国家。黄梨洲以箕子自比,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文献。在《原君》中,黄梨 洲推究了君主的本义。他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并不意味着争抢资源、弱肉强食;因为一旦发生上述 情况,弱者的私、利就被强者抢夺了,弱者就不能自私也不能自利,违反了 “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自然法则。所以,如果要长久维持“人各自私,人 各自利”的状态,就要求每一个人在不妨碍他人谋私谋利的基础上来为自己谋 私谋利。这里的“自私自利”是指每个人生来就会关注自己,会营造自己的生 活。人在生存中,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会不断完善自己,这是人 最为自然的状态。 如果有一个人出来,有能力可以“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已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个人就可以为君主。君主的职责是 保障百姓“人各自私,人各自利”,让这种自然状态能够得以维持,让百姓自 我发展、自我成长;如果迫不得已,他需要放弃自己的私、自己的利来维持 “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状态。 相反,如果有一个人出来,“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 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这个人 就是独夫。独夫逼迫百姓将其私、利归于自己,表面上造成天下人之大公,其 实是成就自己的大私。这样的独夫,就违反了“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自然 法则。 事实上,理想中的君主只是存在于传说中的上古三代,秦汉以及之后的君 主都是独夫。这些暴君在创业的时候,“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 女”,完全依靠武力夺得政权,在政道上并不具有合法性;等到夺得政权后, 也没有好好治国,反而“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在治道上胡作非为。儒者本应该意识到君主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但很多 小儒非但没有意识到根本的政道问题,而且对于君主治道之昏聩残暴也熟视无 睹,反而以为“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纵容了君主私天下的野心。 理想的君主制度是藏天下于天下,天下为主君为客,“人各自私,人各自 利”的状态能够长久维持,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君主。而独夫的君主专制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