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述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型:叙述题(把要素:时代背景、人物、地点、性质、阵地、主张、 特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说清楚)、论述题(论点+论据) 30 年代诗歌:1. 通过前期作品《雨巷》、后期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看其 的思想历程、艺术风格的转变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是现代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1928 年成 为《 现代 》杂志的作者群之一,编过文艺刊物《 中国作家 》等。 主要作品有 诗集 《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的《雨 巷》发表后广为流传,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戴望舒前期创作的代表作品 《雨巷》表达了失望和彷徨的心态,郁结的时代情绪, 富有节奏美和旋律美的完美统一的音乐美,象征诗派结构和中国诗歌的意象契合; 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 《我用残损的手掌》描写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摸一幅祖国地 图的实景,转入超现实的幻境——仿佛抚摸祖国广袤的大地,并由此升腾起理想 的境界——“那里,永恒的中国”。由此来歌唱自己对苦难祖国的一片真情,表 达了对“解放区”由衷地向往。 通过二者的对比可以知道,在思想历程上戴望舒前期走的是伤感诗人的路线,多 是情诗、愁诗、苦闷低沉的吟唱,而后期走的是战士诗人的路线,沉雄悲壮,具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诗艺的探索,戴望舒从外在节律(新格律诗)转向内 在节律(自由诗体),而后期则是从现代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戏剧: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第一人,对中国现代戏剧做出了重要贡献 3 鲁迅杂文:杂文集共 17 部:《坟》、《 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 续编 》|| 《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 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后期的杂文是从《而已集》到最后的《集外集拾遗补编》,共 13 部作品 鲁迅杂文的基本内容是 ① 对封建文化弊端的解剖 : 《我之节烈观》、 《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等。 ② 对反动专政势力的抨击: 《“友邦惊诧”论》、 ③ 对各种文艺思想的评论: 《文学与出汗》、《论“第三种人” 》、《小品文的危 机》、《 文艺与革命 》等。 ④ 对社会病态现象的解剖: 《吃白相饭》、《爬和撞》等。 ⑤ 对社会斗争经验的总结:《 “论费厄泼赖 ”应该缓行》、《空谈》等。 内容特点是 “为现在抗争 ”,“立刻给以反响”,“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 骂 ”,“是匕首, 是投枪”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 一,鲁迅杂文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做到了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高 度的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的高度统一。 二,从 “砭锢蔽”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这些形象都成 了经典性的形象。 三,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他的杂文好用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 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就能画出论敌的 “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 满幽默感 如名作《拿来主义》 我们可以看出 艺术手法:逻辑性和形象性的和谐统一;用多种论证方法,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 入浅出,通俗易懂。 比喻论证:大宅子 —— 文化遗产;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也有某些益处的部分;烟灯烟枪、姨太太——文化遗产中 的糟粕。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现代社会、思想的百科全书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0 年代文学思潮 4 文协 随着政治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1938 年 3 月 27 日,文艺界抗日统 一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 ‘文协’),在汉口成立了。 这是当时中国文艺界规模最大的组织,其成员包括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 除汉奸以外的各抗日阶级、阶层,各种流派的文艺工作者,而革命、进步的文艺 工作者又是其中的主体。她的诞生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在 “文协”的成立大会上,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等一系 列提案,选出了郭沫若、茅盾、夏衍、田汉、丁玲、老舍、巴金、郑振铎、郁 达夫、朱光潜等四十五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等为名誉理事。之后, 又选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 “文协”日常工作。 “文协”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创办了各种会刊。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刊物,是《抗 战文艺》。它刊载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以及与文艺相关的其它文章,极大地推 动了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它自己也成了抗战时期一颗璀璨的文艺明珠。 其二,团结了最广大的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 “左联”时期的关门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