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前 言
重庆雅居物业有限公司拟开发重庆市北碚区施家梁镇狮子坝地热水,委托重庆南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对北碚区施家梁镇狮子坝范围内开发地热水的可行性作地热地质调查论证。根据本院对重庆地区地热资源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所处的观音峡背斜中段东翼为地热地质条件较好,地热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南江地热院于 3 月初派地热地质技术人员依据国标“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 —89 及相关规程规范,去现场开展了 1:5
万地热地质调查及勘探钻井的选位工作,本次经历十五天的野外调查共完成了以下工作:
1、收集了工作区区域地质、地热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2、收集了重庆地区观音峡背斜地热水勘查的有关研究资料;
3 、完 成 1:2.5 万 地 层 剖 面实 测 调 查 1 条 ,长 7.5km ;
4 、开 展 了 1:5 万 地 热 地 质 调 查, 面 积 146.25km 2 ;
狮子坝勘查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施家梁镇,省级公路和高速公
路 直达 ,距市区 仅 30 余 公里 ,北距 渝 合高 速公 路三 溪 口出 入口 5km ,
交通十分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 1)。
专业资料
.
二、区域地质环境
(一)地质构造
狮子坝地热水勘查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华蓥山帚状褶皱带之观音峡背斜中段东翼。该 背斜北起合川市三汇镇,往南跨过嘉陵江,南延至九龙坡区铜罐驿附近再跨过长江,在江津市金泉、贾嗣
附 近 倾 没 ,长 约 105km ,宽 约 2~3km ( 以 须 家河 组 地 层 顶 面计 )。构造轴线总体延伸略呈“S”形,轴向 NE10 °~30 °转SN,背斜为长条线形斜歪背斜,轴部狭窄尖棱,两翼不对称,本段东翼岩层倾
角较缓,倾角 18 °~65 °,北段西陡东缓,倾角 30°~80 °,南段较对称,倾角 30°~50 °,轴部地层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组成。详见构造纲要图(图 2)。
与观音峡背斜西翼相邻的构造为北碚向斜。轴向近南北向,北窄南宽,轴部地层为上侏罗统红层构成。岩层产状 8°—60°。
观音峡背斜西翼近轴部发育有一逆断层,但与本次钻井孔位距离较远,因此对勘查区影响不大。
(二)地层岩性
测区主要出露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中统雷口坡组、上统须家河组、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自流井组、中统新田沟组、沙溪庙组、上统遂宁组地层,其岩性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 、三 叠 系 下 统 飞仙 关 组 ( T 1 f ):
按 岩 性 分 为 四 段: 厚 约 530m 。
专业资料
.
1 ) 一 段 ( T 1 f 1 ) 白 、 青灰 色 石 灰 岩 及鲕 状 灰 岩 , 下 部 为 紫红色泥、页岩。
2 )二 段( T 1 f 2 )暗 紫 红 色 泥 、页 岩 夹 少 量泥 质 灰 岩 、灰 岩 。
3 ) 三 段 ( T 1 f 3 ) 灰 白 、青 灰 色 灰 岩 、鲕 状 灰 岩 , 下 部 夹 泥岩、泥质灰岩。
4 ) 四 段 ( T 1 f 4 ) 暗 紫红 色 页 岩 夹 泥质 灰 岩 ,。
2 、三 叠 系 下 统 嘉陵 江 组 ( T 1 j ):
灰岩、白云岩互层夹膏盐角砾岩(深部为膏盐层)。按岩性可分为四段:
1 ) 一 段 ( T 1 j 1 ) 灰 、 青灰 色 薄 至 中 层 状 灰 岩 , 夹 页 岩及 生物 碎 屑 灰 岩 , 厚 217 — 270m 。
2 ) 二 段 ( T 1 j 2 ) 浅 灰 色中 厚 层 状 白 云 岩 、 白 云 质 灰 岩夹 灰
岩 及 膏 盐 角砾 层 ( 深 部 为膏 盐 层 ), 厚 77 — 80m 。
3 )三 段( T 1 j 3 )浅 灰、青 灰色中 厚层状灰 岩为主 夹少量白 云质灰岩及白云 岩,厚 167 — 175m 。
4 ) 四 段 ( T 1 j 4 ) 浅 灰 、灰 色 厚 层 状 白 云 岩 、 灰 岩 、 白云 质灰 岩 夹 膏 盐角 砾 岩 ( 深 部为 膏 盐 层 ), 厚约 81m 。
该层岩性、厚度稳定,分布在观音峡背斜轴部或近轴部。
3 、三 叠 系 中 统 雷口 坡 组 ( T 2 l ):
灰色中至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泥质灰岩,夹膏盐角砾岩(深部为膏盐层)及灰绿色页岩,底部有水云母粘土岩(俗称 “ 绿 豆 岩 ”)。 厚 约 28m 。 区 内 主要 分 布 于 观 音峡 背 斜 两 翼 。
4 、三 叠 系 上 统 须家 河 组 ( T 3 xj ):
分布于观音峡背斜翼部,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间夹页岩和
专业资料
.
可 采 煤 层 。 厚 约 460~500m , 按岩 性 , 可 分 为六 段 。
( 1 ) 一 段 ( T 3 xj 1 ): 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