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肘关节离断 * 现代截肢康复理想程序 截肢手术 安装术后即装临时假肢及随后的训练 伤口愈合后安装临时假肢及其训练 残肢定型后安装永久性假肢及其训练 * 截肢后康复程序 截肢前心理治疗 假肢咨询 截肢手术 术后残肢评定 残肢护理训练 假肢处方 残肢并发症处理 临时假肢使用训练功能训练 临时假肢功能训练后初评 装配正式假肢 假肢适配检查动态对线 假肢装配后穿戴训练、功能训练、职能训练 终期适配检查功能评定 * 全身状况评定 判断能否装配假肢,能否承受装配假肢后的功能训练,是否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其他肢体的状况等 心脏病患者慎重(使用假肢行走能量消耗增大);闭塞性脉管炎截肢患者,若对侧肢体有间歇性跛行,则使用假肢会加剧肢体的供血不足;脑血管病致器质性脑病导致记忆学习能力减退,会影响假肢的使用;视觉障碍患者使用假肢困难 * 残肢评定 皮肤情况:有无感染、溃疡、窦道以及与骨残端粘连的瘢痕 有无残端畸形:有畸形导致假肢负重力线不良或假肢接受腔不合适,造成患者步态异常。膝上截肢伴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膝下截肢伴膝关节屈曲畸形 残端形状:圆柱形残端会减少因残端的血液循环差而发生的一系列并发症,圆锥形残肢残端不能负重,不符合现代假肢接受腔全面接触和全面负重的要求 残肢长度:骨和软组织的长度测量,膝下截肢从胫骨平台内侧至残端;膝上截肢从坐骨结节至残端;理想的膝下截肢长度为15cm左右;膝上截肢为25cm左右 * 关节活动度:髋膝等关节ROM,关节有无挛缩等 肌力检查:全身肌及患肢肌力,尤其是维持站立和行走的主要肌群,主要肌力小于3级,不宜装配假肢 神经瘤情况:有无神经瘤及其大小、所在部位、疼痛程度等,必要时应手术切除后才可安装假肢 * 皮肤过敏试验 将截肢后需要用的材料直接与皮肤接触,如腹部、大腿内侧等敏感度高的地方,贴48小时,如果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禁止使用此材料 * 理想残肢 要求残肢有一定的长度,残肢无畸形,呈圆柱状的外形,关节活动、肌力和软组织条件良好,无神经瘤造成的疼痛,残肢端可以负重 * 截肢后的康复治疗 * 心理康复 震惊、回避、承认、适应等四个阶段 帮助患者迅速度过前两个阶段,认识自我价值,重新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对现实采取承认态度,积极投入恢复功能的训练中去 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咨询工作,让其了解截肢后、伤残程度和假肢的选择;截肢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介绍康复计划、方法、所需时间和费用等 * 术后生活指导 翻身 ,坐起 ,上下移动等,轮椅的操作 起床、穿衣等动作的练习 * * * * * * * * 残肢护理及训练 促使残端消除肿胀,早日定型,预防各种残肢病发生,保持残端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以适应装配假肢所需的良好的残肢条件 * 弹性绷带包扎 预防或减少残肢肿胀及过多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 先沿残肢长轴包扎,再斜向上方绕成螺旋状,大腿残肢应缠绕至骨盆部;小腿残肢应缠绕至大腿部;注意松紧度,越往残肢末端越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 24小时包扎,每天应换绷带4-5次 注意残端卫生,每晚用水和肥皂清洗后擦干 * * 使用假肢前的训练 全身运动训练:加强体能训练(轮椅篮球、坐地排球、引体向上、上肢拉力训练、水中运动、利用残端在垫上站立负重训练、背肌和腹肌训练、单腿站立训练等) 残肢训练:ROM、肌力训练 使用助行器的训练 残肢缠绕绷带 * 残端承重能力训练 开始用棉带或手掌进行敲打残端 采用沙袋与残端皮肤相触 残端放置在木凳上身体中心向患侧移动,增加承重力 * 截肢术后即刻假肢装配 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 在手术台上直接为患者制作石膏接受腔并安装临时假肢,术后即穿上临时假肢早期在床上坐起,在帮助下或借助步行器、助行杖完成上厕所 优点与截肢术后早期假肢装配相似,缺点是无菌条件高,术后不便观察,以及因不适应残肢承重而导致创面血液循环障碍等 * 传统假肢安装 采取弹力绷带和适当训练,使残肢肿胀消退,肌肉萎缩,再进行接受腔的取型和安装假肢 需要很长的康复时间,缠绕弹性绷带无法得到稳定成熟的残肢 穿上假肢后3个月内残肢会发生一定变化,导致接受腔不合适,需要重新制作接受腔,增加费用 * 下肢即刻临时假肢的训练 术后第1天:在治疗师指导下在助行器内练习残肢站立负重,1-5分钟,承重不大于3.6(磅秤显示) 术后第2天:每次站立5分钟,负重3.6kg,但次数增多,同时进行增强上肢肌力训练 当站立时间延长后可在平行杠内训练站立平衡和试走,伤口未愈合时负重不大于7kg 术后2周可正式在平行杠内练习行走,残肢最大承重7-10kg 术后第3周,能用助行杖行走,负重不大于10kg 伤口愈合拆线后大约在第2个石膏接受腔更换后1周时进行永久性假肢的测量 * 截肢术后早期假肢装配 残肢伤口愈合后尽可能早的安装假肢,一般用石膏或热塑性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