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戒断综合征 焦虑、易激惹、失眠、疲倦、头痛、肌肉抽搐或疼痛、震颤、摇摆、出汗、头晕、注意力集中困难、恶心、食欲减退、明显抑郁、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感知觉增强等。 5-HT1A部分激动剂 包括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 药物无耐受性和依赖性,停药后无戒断反应 与其他类苯二氮卓类药物无交叉耐受现象 镇静作用轻,不易引起运动障碍,无呼吸抑郁作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小 起效相对较慢,需2-4周,个别需6-7周方能见效,持续冶疗可增加疗效 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不安等,孕妇及哺乳期不宜使用,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 抗抑郁剂 TCAs: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以及四环类马普替林 SSIRs :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SNRIs: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NaSSAs:米氮平 SARIs:曲唑酮 其它:噻奈普汀、圣约翰草、黛力新、普萘洛尔、抗精神病药物(小剂量合并使用) 心理治疗 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帮助患者解决其适应问题。 MECT 一般焦虑障碍患者不使用 某些反复发作,或在患者急性焦虑发作,尤其是运动性焦虑,有极度烦躁不安的自伤自杀伤人行为时,可短程进行,一种有效的对症疗法,迅速缓解焦虑症状,从而继续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的焦虑障碍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 老年焦虑障碍 妊娠期、围生期、哺乳期妇女焦虑障碍 惊恐发作的起源与表现 惊恐体验的原型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叫Pan的天神,他习惯睡在路边的岩穴里,如果有人经过时惊醒了他,他就会发出一阵夺人心魄的尖叫,许多路人被他这种骇人的叫声吓死。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怖与惊吓就被称为惊恐。我们都曾因为突然面对威胁和危险情景时有过极度恐慌的体验。譬如乘飞机时突然被告知飞机出了故障,过马路时突然有汽车向你冲过来,游泳时突然腿抽筋了、或者在拥挤的剧院里突然有人尖叫“着火了”。惊恐发作时会让我们感到心惊肉跳: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头昏、头晕、出汗、无力、发抖、发热,并且感觉非常恐惧可怕。当危险消失以后,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这种可怕的恐慌不再出现,我们会放松下来,恢复平静,继续我们的生活 惊恐发作概念 在日常活动中,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操持家务等,突然感到心慌、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呼吸困难,喉头堵塞,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的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这种感觉来得快,去的也快。一般经历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这种发作便称之为惊恐发作。惊恐发作过后有精疲力竭感,并且无比地担心:“发果再次发作怎么办?” 惊恐障碍概念 又称急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反复出现的、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发作时伴有很特异、很强烈的心脏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让他们非常担忧。并且在持续1个月内患者对再次发作的持续性焦虑和关注,害怕发作产生不幸后果,并因此出现与发作出了相关的显著的行为改变,如回避工作或学习场所等。 场所恐惧症 场所恐惧起于惊恐发作,由于在某些场合会诱发惊恐发作而产生回避行为。一些患者因担心在这些场合发病时不易得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场合,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这些问题就称之为场所恐惧症,他们的生活空间会变得越来越狭小,因为总是不断提防下一次惊恐发作。他们固定地生活地两点一线,或者总是需要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安全的人”陪伴在身边。最极端的患者,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离开家门半步 病因问题 未明。围绕着个体的“焦虑和恐惧”环路 神经递质系统异常:乳酸盐代谢异常、肾上腺素和5-HT神经受体功能失调、苯二氮卓类受体敏感性降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神经解剖假说:杏仁核和边缘结构参与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一级亲属15%,一般人群5%;童年的精神创伤在潜意识中的反应,通过特定的神经生理途径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诱发。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惊恐障碍是从特殊环境下获得的条件反射,是一种恐惧反应 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 惊恐发作 预期焦虑 求助和回避:60%人存在回避行为 常伴有抑郁症状 有的患者可在数周内完全缓解,病期超过6个月者易进入慢性波动病程。不伴广场恐惧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继发广场恐惧症者复发率高且预后欠佳。约7%有自杀未遂,半数以上合并抑郁症 诊断 CCMD-3、ICD-10都只对惊恐发作进行了定性描述,只有DSM-4标准中给出了量化的诊断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群建阀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 VIP
- GA_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pdf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路径.docx VIP
- 200个句子涵盖了高中英语4500词汇[宝典].doc
- 体育馆会堂网架提升专项施工方案.doc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及运用对策.pptx VIP
- 2020年2月四川省喜德县医院系统(卫生类)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pdf
- 3D打印技能竞赛备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 耳鼻喉科品管圈PPT-降低鼻内镜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