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的避险自救和应急处置
一、临灾前兆
滑坡发生前兆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
一般都会显示出一些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 1)滑坡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 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泉水位突变或混浊等类似的异常现象。(2)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
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 已进入临滑状态。( 3)滑坡滑动之前, 滑坡体前缘坡脚处, 土体出现隆起 (上凸)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 ( 4)滑坡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 5)滑坡在临滑之前,滑坡体周围的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
弛现象。(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在滑坡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 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滑坡是否发生,不能靠单一个别的前兆现象来判定,有时可能会造成误判。因此,发现某一种前兆时,应尽快对滑坡体进行仔细查看,迅速做出综合的判定。
崩塌发生前兆
崩塌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 ( 1)崩塌处的裂缝逐
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泥石流发生前兆
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 (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
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 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
或闷雷般的声音。( 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
等。
二、避险自救
地质灾害高发区居民点的避险准备
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人员
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
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安全的撤离路线、临灾撤离信号等,有
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储备。
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
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 避灾场所的选定, 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
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 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
石流沟沟口。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
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撤离路线的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
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地段。
尽量少穿越危险区, 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
全。
预警信号的规定
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 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 (如广播、
敲锣、击鼓、吹叫笛等) 。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
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
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
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发生滑坡时怎么办
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
移方向逃生。 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 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
大树不松手。
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
侧山坡上跑, 离开沟道、 河谷地带, 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
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以防斜坡失稳下滑, 应在基底稳固又较
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 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 另
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
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 (沟)道弯曲
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 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
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三、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1)第一时间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灾现场指挥机构,启
动防灾预案,根据防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
(2)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转移安置
人群到临时避灾点,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
被围困的人员;
(3)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
成因和发展趋势;
(4)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建立警示标志;
(5)加强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监测,并对周边可能出现的
隐患进行排查;
6)排危及实施应急抢险工程;
7)信息、通讯、交通、医疗、救灾物资、治安、技术等应急保障措施到位;
8)根据权限做好灾害信息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应急处置权限
根据灾害等级、处置要求和指挥权限,统一组织、指挥、
协调、调度专业救援队伍及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 采取相关响应措施实施应急处置
1)Ⅰ级响应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
(市)、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