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docx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人粒 细胞无 形体病 (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 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e ”)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 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蜱传疾病。自 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 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 600?800人。2006 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他部分省 份也有疑似病例发生。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 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为指导临床医生和 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发现、 报告、诊断、治疗、 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和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公 众健康教育,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 (一) 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 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和院内感染的控 制工作。 (二) 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 病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监测控制工作。 指导各地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病学、病原 学及防控策略的研究。 指导各地做好预防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健康教育 工作。 二、疾病概述 病原学。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 属。无形体科是一类主要感染白细胞的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 阴性小球杆菌,其中对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无形体属 (Anaplasma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埃立克体属(Ehrlichia ) 的查菲埃立克体( E. chaffee nsis )和埃文氏埃立克体 (E.ewingii )、新立克次体属(Neorickettsia )的腺热新立 克次体(N. sennetsu ),分别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单 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 HME) 、 埃文氏埃立克体感染、腺热新立克次体病。 90年代初期,美国在多例急性发热病人的中性粒细胞胞 质内发现埃立克体样包涵体。 1995年,Goodman等从病人的 血标本分离到该种嗜粒细胞病原体,将它非正式命名为人粒 细胞埃立克体,其所致疾病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后经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种嗜粒细胞病原 体与无形体属最相关,因此,将其归于无形体属的一个新种, 命名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其所致疾病也改称为人粒细胞无 形体病。 形态结构及培养特性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呈球状多型性,革兰氏染色阴性,主 要寄生在粒细胞的胞质空泡内,以膜包裹的包涵体形式繁 殖。用Giemsa法染色,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包涵体在胞质内 染成紫色,呈桑葚状(图-1 )。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缺乏经典糖代 谢途径,依赖宿主酶系统进行代谢及生长繁殖,主要侵染人 中性粒细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体外分离培养使用人粒细 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主要存在于HL-60细胞内与膜结 构相连的空泡内,生长繁殖迅速。其感染的空泡内无查菲埃 立克体感染所形成的纤维样结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早期的 形态多为圆形、密度较大的网状体,后期菌体变小且密度增 大。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外膜比查菲埃立克体外膜有更多的 皱折(图-2 )。 图1人血液中性粒细胞内无形体包涵体(X1000, JS Dumler) 图1人血液中性粒细胞内无形体包涵体 (X1000, JS Dumler) 图2电镜下的无形体包涵体 (X21960, JS Dumler) 遗传及表型特征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基因组为 1,471,282个碱基对,G+C 含量为41.6%,含有1,369个编码框(ORF。特征性基因为 msp2以及 AnkA基因,100%勺菌株具有 msp2, 70%勺菌株具 有AnkA基因。 (二)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 动物宿主持续感染是病原体维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件。 国外报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储存宿主包括白足鼠等野鼠 类以及其他动物。在欧洲,红鹿、牛、山羊均可持续感染嗜 吞噬细胞无形体。 国外报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硬蜱属 的某些种(如肩突硬蜱、篦子硬蜱等) 。我国曾在黑龙江、 内蒙古及新疆等地的全沟硬蜱中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核酸。 我国的储存宿主、媒介种类及其分布尚需做进一步调 查。 传播途径 (1) 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 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2) 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 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 外曾有屠宰场工人因接触鹿血经伤口感染该病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