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赏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内古诗赏析 (一)登幽州台歌⑴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⑵,后不见来者⑶。 念天地之悠悠⑷,独怆然而涕下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夭万岁通夭元年( 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 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夭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 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夭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夭委派武攸宜率 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 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 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词句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 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名词作状语,向前。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名词作状语,向后。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 e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诗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 天地 之 悠悠,独 怆然 而 涕下。 译文(请白己翻译在下面)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当堂背诵,默写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 杜甫( 712 —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 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 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i、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4、凌:跃上。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 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 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杜甫“望岳”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 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 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 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 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现 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 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登飞来峰⑴ 飞来山上千寻塔⑵,闻说鸡鸣见日升⑶。 不畏浮云遮望眼⑷,自缘身在最高层⑸。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郭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 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 行新法的前奏。 注释 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夭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琲郡东武县飞来的,故 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自缘:自然是因为。缘:因为 请默写本诗。 又孚员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 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 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 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 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 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