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眼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简化眼:由于眼的折光系统是由多片凸透镜组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方便,将其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n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后主焦点在折光体的后极。 简化眼及其成像情况 * (三)眼折光功能的调节 远点:正常眼在安静时,正好能使6m以外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眼的视近调节:看近物时,物距小,则像距就要加长,不可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只有通过适当增加折光系统的折光力才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一过程称为眼的视近调节。通过调节反射实现,反射中枢为中脑。 * (三)眼的调节 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 眼球会聚 *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弹性↓→老花眼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近物 *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 ⑵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意义: ①调节光入眼量 ②减少球面像差 和色像差; ③协助诊断 过程: 强 光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N 中脑的顶盖前区(双侧) 动眼N副交感核(双侧) 睫状N节 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双侧) * 双眼注视一物体由远移近时,两眼的视轴同时像鼻侧聚拢,也叫辐辏反射。 3.眼球会聚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 (四)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通过调节,可以分别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常见的有远视、近视和散光。 *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折光能力过强,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的近,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 2.远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看远物、看近物都需要调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 3.散光眼:角膜或晶状体(常发生在角膜)的表面不呈正球面,曲率半径不同,入眼的光线在各个点不能同时聚焦于一个平面上,造成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或变形, 视物不清或视物变形。 矫正:配戴适当的柱面镜,在曲率半径过大的方向上增加折光能力。 1801年Thomas Young 描述散光(astigmatism)。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