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内容述评.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声慢》教学内容述评   摘要:诗歌语言在诗歌研究中不受重视,诗歌语言的教学在中小学中同样也受到忽视。《声声慢》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经典作品,综述很多中学老师的教学内容,发现其所教的内容脱离诗歌语言的灵魂,按照诗歌教学老套路从外圈围绕相关主题背景和意义教学,而并没有从语言分析角度来进行赏析,真正走进这首诗歌本身的深处。   关键词:声声慢;诗歌;教学内容   《声声慢》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经典之作,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个专题。对于这一首经典诗歌的鉴赏多如牛毛,且评价甚高。但是对于这一首经典的教学,大部分中学老师的教学内容庞杂,所教的内容距离经典诗歌语言的灵魂甚远,打着诗歌教学的幌子,蒙混了诗歌语言教学,教了一些非诗歌的东西。   有鉴于此,笔者通过知网、期刊杂志、网络搜索到的《声声慢》的30多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对其“实际上教了什么”做一个比较全面的综述,并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一、综述   王荣生一直主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观课评课。教师实际上教了什么,可以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中概括出来。站在这个角度来审视《声声慢》的近30个课例,其主要教学内容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第一,审美教学。很多老师认为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强调审美教育,郭靖[1]老师的《声声慢》教学设计目标阐述为“需要培养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反复读诗,把握诗歌音乐的婉约美、意象的婉约美;音乐、情感、意象的婉约美,培养审美情趣”。郭老师从美的角度分析,情景导入歌曲体会婉约风格,朗读体会作品音乐的婉约美,收集作者背景资料把握情感婉约美,探究合作作品的意象婉约美,最后是用课外诗歌练习鉴赏婉约美。嵇傲萍[2]老师在她的教案中设计的教学步骤是:一、指导学生朗读,感受作品的形式美;二、指导学生析文,理解作品的内容美;三、指导学生体悟,品评作品的意蕴美。   第二,情感教学。几乎每个老师的教学案例中都会有诗歌情感体会的环节,但绝大多数却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来完成,只有少部分教师把其放在了重点教学内容上。胡精美[3]老师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围绕“从诗歌意象的特定属性体会作者作品中的别样“愁”情”。从分析愁绪到愁情再到愁因。一般老师在教授这一环节时大都是从朗读和意象上分析情感。首先教师会提问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也即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末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从而引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接着通过后面的几个意象“淡酒,大雁,黄花,梧桐,细雨”分析来印证词中所传达的情感。   在张团思老师的教学实录[4]中,教师也是引导学生体味情感。但是其对诗歌的情感的分析更加深刻,不仅抓住了意象和关键句子,而且从虚字来发掘诗歌的层层递进的情感。“我们知道,感情是诗歌的灵魂,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把握好词的基调。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注意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叠字对表达愁情有什么效果”“这一首词中,有四处问句,该如何理解,该如何读呢?”“这首词在语言方面除了叠字、问句,还有一些虚字,在层层推进的时候也能起到强化抒情的作用,比如梧桐更兼细雨,你会读这个更字吗?”“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还是形象的艺术。作为诗词的独特意象,意象就是诗歌的生命。要想更好地读懂这首词,还应抓住意象。”   第三,鉴赏方法。教学的落脚点在学生如何理解鉴赏这首词。其中有明显痕迹的是马文静老师的教学案例[5],马老师通过教授关键句的理解,背景介绍,联系其他文学作品谈,诵读感悟来理解诗歌的方法。任建老师[6]的通过诵读法、比较法、意象分析法和知人论世法来理解词也比较突出。而教授独特的鉴赏诗歌方法的还有李珍老师[7]的转变叙事视角,有梯度地感受诗歌,李老师认为学生通过解释文本对文本的内容必然有一定的理解然而这种理解还是停留在文字或概念的层面,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体味依旧较为单薄,因此要真正地读懂诗歌读懂诗歌中的情感,教师一定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因此作者从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到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从旁观者到化身为李清照,从景物的描写到心境的体悟,以想象为主要活动有梯度地深入文本体味作者心境。李老师先用旧课举例进行方法的指导,旧课导入初涉化词为画,然后是新课研读实践化词为画,然后是旧课示范转入化景为情,最后是读人物化景为情体味词人心境。   第四,李清照诗词主题风格研究。很多老师把《声声慢》作为了解李清照其人其诗的切入口,作为一个例子,教授李清照的诗歌的主题风格,并且从中窥探中国诗词的风貌。王金花老师[8]在教案中的目标中就指出“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陈贞老师[9]也认为此词与她的经历遭遇紧密相连是研究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绝佳切入点。   教师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美的教学,有的是情感的教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