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幼儿园“小红花”现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透析幼儿园“小红花”现象 评选“小红花”、奖励“五角星”等是幼儿园常见的奖励方式,是教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正确引导幼儿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是很典型的通过外部奖赏来促使幼儿积极从事学习活动的方法。但是近年来,这种教育手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小红花”现象存在至今,这种教育手段仍被广大教师所使用,必然有他的合理性,而人们对它的质疑也有其根据,因此有必要透析幼儿园中“小红花”现象背后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等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小红花”这种教育现象,外部奖励对幼儿学习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应该如何合理地运用这种教育手段,以及已有的理论基础和感性经验还存在哪些局限,将对教师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并提供使用这类教育手段的理论基础,这也是本课题的根本目的。 一、对“小红花”现象的认识 在幼儿园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境:教师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幼儿奖励一朵小红花,以此作为表扬,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并把他们作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类似这种情形,如口头表扬、奖励“五角星”等一些外部奖赏形式,我们都把它归为“小红花”现象。“小红花”现象只是我们对于这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外部动机的形象描述,它不等同于单纯的“小红花”现象。 美国学者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都属于外部动机,其中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即我们所说的“小红花”现象。附属内驱力在儿童早期最为突出,是成就动机中的主要成分。到了儿童后期和青年期,附属内驱力在强度方面有所减弱,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伴。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认为,兴奋指的是超出平常反应与活动常态的心智状态,是一种异于常态的反应或行动,它的问题在于这个升高的反应状态,会继而变成一个新的反应门槛,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这里所说的“兴奋”也是一种小红花现象,“小红花”正是引起幼儿高度反应所使用的刺激手段。 二、透析“小红花”现象 1、外部奖赏对学习的正面作用及相关理论 神奇的“小红花”,在幼儿园常常能听到这样类似的称呼,由于这些外部奖赏使得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或者在进行了“小红花”竞赛以后,使得幼儿的自卑感下降了、荣誉感和好胜心加强了,更使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幼儿认真积极起来了。不论是幼儿身上的表现,还是幼儿家长的反馈,都使教师深深地体会到小红花的神奇作用,“小红花”这种教育手段也被越来越广泛的教师在使用。 奥苏伯尔认为,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已为大量研究结果所证实,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并不意味着贬低外部动机的重要性。它对维持学业成就而长期努力来说,是必需的动机。 华生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引起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外部强化。桑代克的效果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规律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结实都离不开强化,他们强调对学习的外部控制,认为外部强化是激发学习的必要条件。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出现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率,就是上面提到的小红花。当然,他们对外部强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围绕强化的有关变量展开,在质的研究,幼儿深层次动机变化等问题上,还不够完善。 2、外部奖赏对学习的负面作用及相关理论 近年来,我们也听到许多关于“小红花”做法的质疑,例如某小朋友捡到一块橡皮交给老师,老师在班里表扬了他,并奖了他一朵小红花,第二天一早,他又马上交给教师二元钱,说是路上捡的,而这二元钱是他为了得小红花,而向妈妈要的。或者幼儿为得到小红花而踊跃发言,当没有小红花时,他就不愿意参与学习和活动,这就是典型的“小红花”负效应。 蒙台梭利认为,我们应该废除奖励和外在惩罚。这里的“奖励”主要是指外部奖赏。他的案例表明了:外部奖赏并非必要。“因享有自由和纪律的人,他所追求的不是使他受到轻蔑而感到沮丧的奖励,而是从他的内在生命中产生的人类的力量、自由的源泉和更大的积极性。” 杜威认为,“真正的兴趣是自我通过行动与某一对象或观念融为一体的伴随物”,存在于事物或活动本身,而非外部赋予的”。上述的“小红花”现象正如他所说的“兴趣歧异现象”,“一个学生对于教师、对他的书本和功课,表面上、形式上能给予注意,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关心对他更有吸引力的事情。他用耳朵和眼睛表示他的注意,而他的脑子却被当时吸引他的那些事情占据着。他感到学习是出于被迫无奈,因为他要背诵、要通过考试、要升级,或者希望博得教师或家长的欢欣。可是教材本身对他并无吸引力。”即幼儿对学习或活动本身的兴趣被外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