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基本知识文库:裴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裴頠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裴頠”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裴頠 【生卒】:167—300【介绍】: 西晋哲学家。 字逸民。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其父裴秀为晋开国元勋,封钜鹿公。 晋武帝咸宁元年(275)裴頠袭父爵。 曾任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尚书仆射等职。 “通博多闻,兼明医术”,善言谈。 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若武库五兵纵横”雅望素隆,深得时誉。 着作今多佚失。 严可均《全晋文》辑有一些佚文。 其中最重要的是《崇有论》。 (1)虚无无益于已有之群生 有无问题是魏晋时期思想家们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 在裴頠之前,“贵无论”观点占优势地位。 裴頠针锋相对,提出万物自生的崇有论。 他指出,虚无不益于已有之群生。 他指责那些崇尚虚无的人,“薄综世之务,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埤经实之贤……立言借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 他认为,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实实在在的,并“非无为之所能循也”。 如“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陨高墉之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审投弦饵之用,非无知之所能览也。 由此而观,济有者皆有也,虚无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 就是说,在世界上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为,而不能无为。 试图捕获深水之鱼,就得放线投钓饵,并非静卧不动就能得到;要猎取高处飞鸟,就得张弓发射,并非静坐拱手便可得到。 因此,要获得物质需要必须有所作为,而崇尚虚无对于众生没有任何益处。 裴頠的这个思想,抨击了崇尚虚无者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态度,提倡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2)收流遁于既过的养生论 裴頠针对当时玄风所及,人 欲横流,放诞成俗的纵欲主义,提出了“收流遁于既过”的养生论。 他认为:“人之既生,以保生为全;全之所阶,以顺感为务。 若味近以亏业,则沉溺之衅兴;怀末以忘本,则天理之真灭。 故动之所交,存亡之会也。” 一个人既然生活在世界上,应该以保全生命为完全之计。 要保全生命,就必须顺应人与外物的相互关系。 倘若一味沉溺于物欲而损害生命,祸患便会产生。 这样,由于怀末利而忘本分,一个人的天性便泯灭了。 所以,如何与外物相交往,是生命存亡的关键。 裴頠并不否认人的欲望存在的合理性。 他认为,人生在世,“欲不可绝”,要保全生命,必须使自己的物质欲望得到满足。 但是,人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必须“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躬其力任,劳而后饷”。 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借助自然条件,通过自己的劳动 而满足自己的需要。 裴頠指出,人们对物质享受的寻求,只是为了“保生为全”。 “保生”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限度。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欲求过奢,行为放荡,则为损害生命。 他说:“若乃淫抗陵肆,则危害萌矣。 故欲衍则速患,情佚则怨博,擅恣则兴攻,专利则延寇,可谓以厚生而失生者也。” 为子达到养生的目的,裴頠提出:“存大善之中节,收流遁于既过”。 所谓“中节”,就是对欲望的适度,不可禁欲,也不可纵欲;流,就是纵欲;遁就是禁欲。 既然人之“欲不可绝”,那么,就要保持“中节”,对物质欲望应该有所选择,有所节制,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3)论名教不可废 在玄学重自然轻名教的影响下,西晋时期,儒家的纲常名教对人们行为的制约已大为削弱。 社会上出现了种种违反封建纲常的现象。 “或悖吉凶之礼,而忽容止之表,渎弃长幼之序,混漫贵贱之级”。 裴頠认为,这将对封建阶级的统治造成威胁。 针对这种放荡虚浮、轻视名教的风气,裴頠力主名教不可废。 裴頠指出,社会风气的这种变化,是由于“阐贵无之议,建贱有之论”所导致的。 贵无贱有的理论,使人们崇尚虚无放达,“薄综世之务,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卑经实之贤”。 以清谈虚无为玄妙,以不理政务为雅远,以放弃廉操为旷达。 这终将导致“遗制”、“忘礼”。 “贱有则必外形,外形则必遗制,遗制则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 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矣。” 裴頠说:“养既化之有,非无用之所能全也”;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也。” 所以圣人为政,不应是贵无贱有,而是要崇有。 要“大建厥极,绥理群生,训物垂范”,使人们“居以仁顺守以恭俭,率以忠信,行以敬让”。 这样才能使为政得到成功。 这里,裴頠强调了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的重要意义。 他关于名教不可废的论述,是出了维护封建统治政权的稳定,但在“砥砺之风弥以陵迟”的西晋社会,维护名教也有着一定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