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基本知识文库:皮日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皮日休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皮日休”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皮日休 【生卒】:约834—883【介绍】: 晚唐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字逸少,后改袭美,湖北襄阳人。 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鹿门子”等。 出身寒门,入唐以来,祖上或隐或农,无居官者。 皮氏少年时也做过农活,唐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官太常博士。 据《旧唐书·僖宗记》,广明元年(880),黄巢军入西安,以皮氏为翰林学士,但宋代诗人陆游却言其当时逃往南方,终于吴越,未知孰是。 皮氏之终亦有多说,或曰以寿终,或云为黄巢所杀,亦或为僖宗所诛。 皮氏生活在晚唐,正值唐王朝走向衰亡之际,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他的人学思想,既承认天命,又强调人之自我努力的作用,反映了动乱之世普通人的心态。 他认为“大化之精,孕之曰人”。 人立形于天地,分性于万物,乃是天地间之贵者。 他又认为,上善之人、大恶之人和中庸之人均出自人性的决定,上善、大恶之人善恶不移,中庸之人善恶在教化。 很显然,这种观点在人学史上并不少见。 皮日休的着作,主要有《皮子文薮》,这是他自己编定的一部诗文集。 他自谓:“咸通丙戌(866),日休射策不上第,退归州(寿州)东别墅,编次其文,复将复于有司。 发箧丛萃,繁如薮译,因名其书曰文薮焉。” 可见这是盛行于唐代的“行卷”、“温卷”一类的文集。 《全唐诗》中还有他的三百多首诗。 他还编有《松陵集》,但他的代表作还是《文薮》。 其版本中较完备的有今人萧涤非、郑庆笃整理的《皮子文薮》。 (1)天必从道,道不由天 皮日休的天人之论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他认为天对民是至仁的,而民事天却是不仁之至的。 天给民以美味,便于用而厚于生。 但是,民对天却是,暑雨亦怨之,祈寒亦怨之,已不为善而招祸亦怨之,己不勤俭而至贫亦怨之。 所以,皮氏总结道:“天必从道,道不由天,其由人乎哉?”天只是代道行事,最终的决定权依然在人自己。 天不能言,其行事通过民体现出来,但民不可使纵其情,故有圣人之生。 圣人之德与天命相符,乃可成事,如不相符,则如同孔子的结局一样,“谆谆之命,心归于盛德者”。 其中虽有偶然之意外,但圣人继运以德,受禅以仁。 天地只是从道而行,但人却有选择。 皮日休虽重视人的作用,但还是使用了天命的概念,以至有时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2)论自我 针对混乱之世,皮日休感到了人自身的重要性。 他首先抨击当时那些逢迎谄谀,辱身卑己,只求汲之于进禄的人,他进而断言,能辱己者,必能辱于人;能轻己能苦己者,亦必然轻于人,苦于人。 所以,自我的把握是重要的。 “能以心求道者,不曰己乎?能以心为天子,为诸侯,为圣贤者,不曰己乎?”人之所以能成为象孔子、颜回一样的人,只是珍视自我而已;之所以成为盗跖之类的人,亦只是残害自己的结果。 当然,所谓重视自我并非是没有准则的。 “敬于己者,以道也;害及己者,亦以道也”。 所谓重己之人,不独重于人,亦且重于道,皮日休的重视自我的思想,乃是乱世之士人的自我约束。 (3)论士 身为知识分子,皮日休表达了本阶层的处世哲学。 他认为,作为士,应纯洁其所处,耿介其行止于世间,行止以古来之圣人为准,不论现实如何,不顾今之是非,不从随大众之毁誉。 言行不一定会于禄利,但能适合于道义即可。 “今是我之非,我非今之是”,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于知我者来说,毁正好是誉;对于不知我者,则誉正是毁。 因此,士之道,“得不顾其是非毁誉者用,则天下之治,不啻半于淳古矣”。 皮日休针对现实而选择的处世态度,具有批判现实的深沉的反抗精神。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