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有感1000字数.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文化苦旅》有感 1000 字 【第 1篇】 读一本好书,走一段旅程;品一杯清茶,悟一段人生。 ——题记 在暑假轻松的四十多个日夜里, 我有幸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 《文 化苦旅》。在夏蝉声中合上算不得厚重的书页,眼前却又浮现出先生 那在祖国乃至世界大地上行走的瘦弱却如竹般挺拔的身影, 心中有些 不是滋味。 《文化苦旅》记述的是什么?是美好壮丽的河山?是千年历史的 印记?是旅游观光的杂感?不是,或者说不全是。未翻开这本书时, 我期待看到的,是先生关于祖国名胜的评价;翻开这本书后,才明白 自己是多么的肤浅无知。 曾听过这样的评价—— “余秋雨先生以历史 文化散文而名世。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 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 ”的确如此,先生他,是怀着对祖国文 1 / 7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化与河山的 , 以山水景物 依托, 凭借着自身渊博的文学与史学 功底,用 厚的笔墨,抒写文化的灵魂以及人生的感悟。 文化苦旅, 不 是一段旅程或一本 , 不 是几 古迹或 史印 ,它 我而言,或 用“ 教 ” 来形容更 合适。 竟, 有多少人会像先生一 在参 文化古迹 , 思考它 的故事, 思 它 的未来呢?日益残 的莫高窟, 我感受到文化 坏的悲痛; 浪 中的沙原 泉, 我明白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狂 中 宁古塔, 我看到了流放文人的不屈文化之魂;神 般的都江堰, 我感慨着古人的智慧与文化的力量??跟随着先生的脚步, 品 着先 生的文字,同先生一起用独特的 角和眼光去 文化古迹, 我的 野不再狭隘,我看到的不只是 光的壮美, 有民族文化被弃之一旁 的悲痛与不甘, 近乎 得我喘不 气来, 却又有着 大到振 人心 的力量。 不同于我平日里看到的小打小 、无病呻吟的“ 松” 游 ,它是一部文化的史 ,却又是文化的无声求救。 “ 上 我 写得 松 洒, 其 完全不是如此。 那是一种很 2 / 7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给自己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 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 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秋雨先生的自序。 是的,怎能轻松潇洒, 在每一段旅途的轻松外表下, 包裹着的分明是千年历史的沉重。 在《文 化苦旅》中,先生教会我们的、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颗民族心,是一 抹民族魂!先生用浅显易懂的人文历史景观, 来诉说辛酸沉痛的文化 故事,用以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灵魂, 让我们感悟中华文明的壮美与 不易,铭记历史深刻的教训,将中华民族之魂永储心间! 如今是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 中华人民讲求的,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看似关系不大,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如果我们不能将强大的民族 文化之魂永储心中,又如何让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如 果我们不能将优秀的历史底蕴藏入心间,又如何促使社会“自由、平 等、公正、法治”?如果我们自身没有保护、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 又如何继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华优秀传统?因此,在合 3 / 7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上书卷后,我们更应将书本的文字转化为实践的精神动力, 让文化的 精神指引前进的方向,将秋雨先生的“苦旅”继承下去、发展下去。 行走在中华神州的大地上,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发展社会主义 的精神,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便是我们当代青少年的 “文化苦旅”。 【第 2篇】 历史的叹息——读《文化苦旅》有感 有一本书,你不能手持香茗,淡然读之;有一本书,你不能任之 尘然,漠然无视,这本书不仅让读者在美妙的文字中畅游文化意识的 河流,更重要的是在作者对古人古迹悲剧的同情和愤懑中, 在历史深 重的叹息中,给读者以启迪——珍惜中华民族这壮美的河山, 珍惜经 历过风雨洗涤的灿烂文化, 珍惜来之不易的现代文明生活, 这便是《文 化苦旅》。 与其说这是一部山水游记散文, 不如说这是一段历史文化的描述, 余秋雨先生凭着自己丰富的文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写出了历史的悲叹 和一个人对世态的思考,我合上最后一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从这 4 / 7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本书中不仅仅学到了智慧, 更重要的吸纳了其间深刻道理和奋进的思 想。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血液是喷涌的,惋惜于历史对古迹的破坏, 愤怒于历史对部分文化摧残的同时,也坚定了文明在变化、发展、创 新中得以延续的信心。 关于作者——余秋雨先生, 是存在争议的, 但我想一个孤身一人 寻访中华文明重要遗址, 不顾生命危险考察和保护古迹的人, 是应该 得到尊重的和敬仰的。 作者在书中披露了制度的悲哀, 古人的悲哀以 及古迹遭到破坏的悲哀。《牌坊》中犹如

文档评论(0)

130****17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