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安石创作的 美学旨趣与时代价值-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我国当代美学界的 美学概念,正如其首倡者之一骆冬青先生所言,还远远不是一个公认的学术概念[1],其内涵与学理待尚进一步厘清. 本文认为,所谓 美学的研究对象大致有二: 一是 现象、运作中包含的美学动力;二是文艺、美学观中对 功能性的强调.而后者一直是中国美学史中不容回避的重要特点,正如有学者所提出的:中国文学最重要的实事之一就是以文章诗歌骈文形式出现的古代文学,是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工具,古代文学实际上是以 美学的原生状态存在着的. 缘此,本文权且采用 美学的提法.宋代学术体、用、文三分,理(道) 学家究学明体, 家经世致用,文学家禀性重文,三家各争其统,分途发展,交互影响,形成宋代人文学术鲜明的特色.宋代美学也呈现出明显的辞、经、道三家并峙的局面,即文学家、 家、理学家的美学,如加上以禅喻诗的禅家美学,亦可谓四家并列.分别以苏轼、王安石、朱熹和严羽为代表.随物赋形、文为世用、文道合一及以禅喻诗分别是其核心命题.历来的研究者往往忽视宋代美学中的 美学要素.事实上,由于宋朝初年黄老思想流行,统治者崇尚无为而治,导致社会心态闲逸平淡,因此宋初美学风格基本上是中晚唐美学的延续.而北宋 家群体积极入世的 美学观,推动了整个宋代美学风格的变异,王安石即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美学自先秦儒家始,而在北宋达到某种高峰.当时高扬 美学旗帜的大致有以孙复、石介、周敦颐等为代表的道学家,以田锡、柳开、王禹偁等为代表的古文家和以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等为代表的 家.学术界对前二者不乏讨论,但对后者却颇有忽视.事实上,他们以关注时政、天下的胸怀和视角来审视、权衡文艺的 功能,其积极而宏阔的审美情怀尤其值得重视.和范仲淹、司马光相比,王安石对 与审美关系的体认更为深切,对文艺创作所提出的相关要求更为直接,其自身具有 情怀的创作实践也更为深入,由此成为宋代 美学的最典型代表. 一、王安石 美学的核心命题 王安石是宋代 美学的代表,文为世用是其根本的美学宗旨和取向.宋代以文治世,重臣大抵为大文人,负有 使命的文人对美学的思考必然落实于文教治世的功能.王安石虽为文人,也是古文家,但其主要的社会使命是一名有着强烈 改革愿望和丰富 实践的 家,因而执着地要求文学为社会和 改革服务.虽然王安石与理学家对文的基本性质的体认十分接近,但是各自的出发点不同.理学家注重的是文的内在德性功能,是道德理性美学;王安石则主要是从现实 出发,注重的是外在的 功能和经世致用,是实用功利美学. 王安石年轻时便以 家自我期许,例如,他作诗称: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 材疏命贱不自揣, 与稷契遐相睎[3]191.而后来他又身居高位,大力实行 改革,因此他的 美学体现出高度的 家胸怀,其核心命题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 适用为本,文贯乎道 王安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重道崇经、经世致用的经学观,其 观、美学观皆源本于此.在创作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王安石反复提出文章合用世[4]150,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要之以适用为本[4]816等命题.他打了个比方来说明: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816即是说,形式必从属于内容.文章和器物一样要以适用为本,有实效于世.说文章具有实用性并非王安石的发明,但把实用性作为文章的根本性质,则是其 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此外,在《山鸡》中他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山鸡照渌水,自爱一何愚.文采为世用,适足累形躯[3]301.山鸡最有益于世的不应是羽毛的鲜艳色彩,而应是形躯这一根本.艺术过于注重形式,就损害了为世所用的根本. 既然创作要以适用为本,那么,应当使它在哪方面发挥作用呢? 在王安石看来,就是要让其对道有所贯彻.在文道关系的理论中,隋代王通已提出文以贯道的观点:学者,博诵云乎哉? 必也贯乎道.文者,苟作云乎哉? 必也济乎义[5]43.唐代韩愈则进而提出: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6]291即是指出,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能体现先王之道.而韩愈门人李汉则在此基础上更直接地提出了文者,贯道之器也.[7]161这条思路得到了王安石的有力继承,他在《取材》一文中引用王通的话说:文中子曰:文乎文乎,苟作云乎哉? 必也贯乎道.学乎学乎,博诵云乎哉? 必也济乎义.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史记》法语翻译的研究进展-法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
- 2014年欧洲极右翼政党崛起的原因分析-政治学论文-政治论文.docx
- 阜阳楚辞简中的楚辞文体的音乐性特征-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docx
- 我国法律体系内构建进取型管辖权体系的意义与路径-国际私法论文-国际法论文-法学论文.docx
- 《巴黎协定》中发展权价值的实现探析-国际法论文-法学论文.docx
- 保险学论文-保险论文-经济学论文.docx
-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结构缺陷与完善-环境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docx
- MFC处理高盐废水的最新研究进展-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docx
- 范文澜的经学成就及对其史学的影响-历史学论文-历史论文.docx
- 司法鉴定标准化法制问题的探讨-司法鉴定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docx
- 考察选举援助在冲突后的国家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docx
- 国语-华语角度探究现代汉语普通话-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
- 论网络营销的特征与发展-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docx
- 阴阳五行说对秦的影响探究-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docx
- 比较文学主题学下的东方视野研究-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docx
- 中国《海洋基本法》的功能定位和内容设置-国际海洋法论文-国际法论文-法学论文.docx
- RNA干扰转基因植物的研发现状-生物技术论文-生物学论文.docx
-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国民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docx
- 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原因及影响-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docx
文档评论(0)